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骄气苹果,难找同伙?
苹果造车的肥皂剧,隔三差五就有新荆棘。
3月16日,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向外界透露,该公司今年将在墨西哥和美国威斯康星州之间,决议其第一家电动汽车工厂的选址。他还示意,随着富士康进军汽车行业,可能会与美国公司确立更多相助关系。
不外,“与苹果相助造车仍是个谣言”,刘扬伟声称。这句亮相让不少笃定富士康会为苹果代工造车的展望落了空。
此前,苹果也被曝将橄榄枝伸向现代、起亚等汽车制造商,但谈判却频频陷入僵局,缘故原由或多或少都指向“车企郁闷成为苹果的代工厂”。
扑朔迷离间,苹果还能找到造车同盟军吗?
1
代工同伴那里找?
根据苹果公司惯有的商业模式,“苹果汽车也许率会接纳类似iPhone那样的组装代工模式”,汽车行业剖析师路遥对未来汽车日报示意。
在此次刘扬伟亮相前,苹果手机的主要生产商富士康,仍然排在代工候选名单的首位。
已往一年中,富士康不停释放造车信号,进入到2021年,更多实质性的项目落了地。现在,新造车、自主车企和外资车企等各方阵营,都有富士康的相助工具。
2021年,富士康先后牵手拜腾汽车、祥瑞汽车和Stellantis团体,以或深或浅的相助方式实验代工汽车。不久前,富士康还宣布,将为美国电动汽车公司Fisker Inc.每年组装跨越25万辆电动汽车。
富士康简直手握不少汽车制造的要害筹码。现在,富士康的MIH EV开放平台,可供主机厂选择SUV、轿车等的底盘设计,并凭证自己的意愿选择车轮的距离、电池巨细等定制化方案。富士康将这一全新平台称为“模块化”平台,其中一些组件未来可以举行OTA。
比起现有已确定的相助同伴,苹果的强势在业界出了名。由于其对焦点手艺和事情效率都有较强的控制欲和高尺度,美国《商业周刊》曾报道称,与其他电脑厂商相比,苹果公司在中国台湾电子业界是出了名的难伺候。“话语权过于强硬,这也是车企心存芥蒂的缘故原由。”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人士刘宇向未来汽车日报示意。
富士康对这一切理应很熟悉。据彭博社援引一名苹果公司员工的说法称,“富士康已经习惯于让苹果工程师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且该公司的工厂已经装满了苹果设计的装备。”而在路遥看来,富士康现阶段的矢口否认,主要是由于苹果异常看重保密,未来仍有谣言成真的可能。
凭证现阶段的新闻剖析,路遥示意苹果造车可能照样会率先关注美国市场,之前听说较多的起亚、日产都在美国有产能结构。而且,富士康正在设计在墨西哥或美国建厂,“这或许也是在为苹果汽车代事情准备”。
此外,汽车界的“代工天子”麦格纳也是一个潜在选择。
麦格纳和苹果的造车项目早就有渊源。据彭博社2016年援引新闻人士报道称,十几名麦格纳工程师一直在苹果公司所在地桑尼维尔与苹果团队相助开发汽车。
路遥示意,“麦格纳自己作为成熟的汽车代工厂,制造工艺和供应链异常完善,苹果若是跟他们相助,能够很好地填补自身在汽车生产制造和供应链方面的不足。再者,麦格纳不面向消费者推出车型,也就不存在品牌被稀释的担忧,这点车企异常在乎。”
2
制造基地在中国?
苹果造车的听说沸沸扬扬,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上的玩家也看到了时机。
虽然2020年,欧洲跨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恒久来看,中国市场的潜力不容小觑。与此同时,苹果产物在中国也有重大的用户积累,比起别家全新的高端新能源品牌,少了不少市场教育成本。
和昔时苹果生产iPhone类似的是,特斯拉也接纳了自主研发和垂直采购的系统,这样的流程让特斯拉绕开了传统Tier 1立下的围栏,而是给不少零部件公司带来了时机,好比宁德时代、华域汽车、均胜电子这样的三电系统供应商,以及拓普团体、福耀玻璃这样的车身和内饰供应商。
此前特斯拉宣布的计划中提到,2020年底将在中国市场实现100%的本土化率。而据特斯拉副总裁陶琳在2020年年底示意“特斯拉的国产化目的基本已经杀青”,可以进一步推测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已经在逐步完善。
路遥告诉未来汽车日报,中国一定是苹果最关注的市场之一,而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链也有望率先进入苹果汽车供应链,“苹果汽车若是想在公布后迅速打开市场,在华结构是一定的”。
汽车供应链相关人士高然以为,苹果汽车就像自带流量的明星,其重大的粉丝群体就意味着其重大的市场空间,“中国的供应链很迎接和他们相助”,究竟“供应链企业不是车企”。
不外,“汽车供应链讲求连贯和稳固”,高然称,通常来说,只有具有足够规模的车型才气在供应商中拥有自己单独产线,而单独的产线才意味着高产能和稳固性,“新车企和新车型都需要磨合期”。
此外,高然以为,纵然苹果汽车公布之后也要履历销量爬坡期,“特斯拉花了十几年”。
而且若是自建工厂,同样将面临斥资建设工厂(特斯拉上海工厂破费近20亿美元)、工人培训,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庞大生意等问题。高盛剖析师在给投资者的最新讲述中也示意,汽车行业的利润率低于苹果当前的模式。
谈及苹果造车,传统车企掌门人们似乎并不忧虑。
民众汽车团体CEO迪斯示意,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民众不会“自降身价”为苹果代工,而且苹果也无法一举接受价值2万亿美元的汽车产业。
而丰田汽车CEO丰田章男的态度则更令人玩味,在他看来,只要具备手艺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制造汽车,但一旦他们最先造车,“必须做好未来40年应对种种转变的准备”。
毋庸置疑的是,库克想要赌赢这盘棋,势必还需要不少时间和筹码。面临新能源赛道此起彼伏的各路玩家,苹果还能拿出惊艳众人的超级产物吗?
上一篇:共享充电宝,已电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