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玩家总算赢了一次游戏公司
手游《云裳羽衣》的停服闹剧,让游戏数字资产的归属权问题再次走到聚光灯下。
3月30日,《云裳羽衣》运营团队宣布通告称,将“中止停服流程”,恢复在各大手机应用商铺的上架。玩家们在抗争了一个多月后,取得阶段性胜利。
这款女性向3D恋爱换装手游由西山居研发、腾讯代剃头行,2018年9月开启公测运营至今。四十天前,《云裳羽衣》突然宣布将于4月28日住手运营,在用户群体引发轩然大波。
官方停服缘故原由是,腾讯与游戏开发商的署理协议即将到期,不得不终止在中国大陆的运营。届时,账号数据和角色资料将被所有删除,玩家在游戏里辛勤培育的“女儿”将不复存在。
更令玩家不满的是,运营团队在设计关服前后的吃相也很难看。
微博用户“二三四颗南瓜子”示意,这款游戏已经有两年未更新剧情章节,却不停推出种种充值项目。今年1月,官方举行一场名为“妙笔丹青·绘卷霓裳”的流动,以丰盛奖励吸引玩家“氪金”。
然而,直到2月20日,上述流动另有两天就要竣事时,运营团队才发出停运通告,并在2月24日关闭充值通道,有关服前最后割一把韭菜的嫌疑。
此外,《云裳羽衣》向玩家提供的关服抵偿,仅仅是《事业暖暖》《璀璨星途》《延禧攻略之凤凰于飞》三款手游的礼包。这三款游戏均为腾讯麾下产物。
玩家们除了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工信部、12315等渠道举报外,还在CCTV、中国消费者报等媒体的社交账号下留言投诉。最终,《云裳羽衣》暂时作废了停服设计,相关新闻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第7位。
现在,《云裳羽衣》并未披露中止停运的详细缘故原由。不少玩家激动之余,也对最新通告的语言感应担忧:运营团队只是“中止”而非“终止”停服,而何时恢复上架和新用户注册也是未知数。
腾讯公关人士向盒饭财经示意,从行业内来看,一样平常来说海内游戏产物的平均运营寿命在2~3年。《云裳羽衣》于2018年6月公测最先,已经运营了靠近4年,进入产物运营长尾阶段。任何一款产物都有其自然生命周期,随着运营时间拉长,新鲜感或可玩度降低、新的品类泛起等,都市带来产物迭代、玩家流失等,这些情形客观存在。
“关于云裳羽衣后续的运营时长,和其他任何一款网络游戏产物一样,很负疚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预估。在连续运营期内,我们将继续为玩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上述人士称。
这场小小的纠纷,折射出玩家与厂商围绕游戏数字资产的深层矛盾。
在海内游戏生态中,厂商常年占有绝对优势,对于旗下产物和服务拥有险些不受约束的注释权。而相关执法律例的缺位,也让玩家对厂商的种种骚操作无可怎样,难以招架。
但随着数字资产的看法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玩家意识到,自己破费时间、精神和款项培育的游戏角色,归属权应当属于自己。游戏公司心安理得的单边行动,有需要拿到民众视角下重新检视,剔除和修正显著有失公正的部门,重新构建一套相符玩家和厂商利益条约数的规则。
01、
海内游戏公司停运产物,都市在通告中勉力渲染不舍之情。但现实上,他们在做出决议时,执法上并不需要思量玩家的想法,更不用忌惮玩家角色若那边置。
现在,海内执法律例针对游戏停运,主要对见告和赔偿义务做出约束:游戏公司需要提前60天宣布停服设计,并以法定钱币或其他方式抵偿。现实操作中,厂商少少直接退钱,都是用游戏礼包之类的虚拟奖励替换。
以此考量,《云裳羽衣》运营团队此前的一系列做法虽然不讨人喜欢,却也并无违规之处;被玩家吐槽的抵偿方案,最多只能算是略显小气。
通常情形下,用户并不能强迫游戏公司继续谋划某一款产物,也难以主张对游戏角色、装备等虚拟物品的所有权。游戏公司拥有游戏本体和网络平台,也掌握着所有玩家的数字资产。玩家只拥有使用权,且必须根据用户协议行使权力。
这一规则看似左袒企业,却也相符商业逻辑。若是游戏内资产归玩家所有,最终效果将是所有游戏都碍于他人物权,无法住手服务;而玩家之间的账号生意和租赁、第三方游戏资源生意等也就成了合理行为。这显然晦气于整个游戏生态康健生长。
玩家试图给心爱的游戏强行“续命”,却无法在执法律例上找到支持。这让玩家们在四处求援时一再碰钉子。
对于批量产出的大厂而言,游戏的关停并转是再通俗不外的操作。尤其是在手游时代,一款作品的生命周期比端游短得多,赚钱窗口期愈发狭窄。一旦发现潜力平平,游戏厂商就会武断放弃,把资源投入到下一个可能的爆款上。
据自媒体“游戏那点事”统计,2021年海内游戏大厂停运下架约75款游戏,其中腾讯46款,网易15款,B站及其他大厂14款,不乏《碉堡之夜》《使命召唤OL》《海岛纪元》《方舟指令》等口碑不错的作品。
这些游戏的停运缘故原由包罗IP老化、被续作取代、署理权到期等,但更多由于收入达不到预期,于是关住手损。
例如,网易2020年底推脱手游《幻书启世录》,投入大量资源举行宣传推广。依附优美的立绘和新颖的题材,这款游戏上线首月流水破亿,显示颇为亮眼。
但好景不长,由于角色设定粗拙、“逼氪”太过等因素,《幻书启世录》的下载量和收入一起走低,关服前跌至iOS脱销榜600名开外。最终,网易在2022年2月14日将其关闭。
曲终人散之际,网易并没有手下留情,宣布清空所有账号数据和角色信息。那些在游戏里支出精神和款项的玩家,只能被迫接受这一效果。
至于《云裳羽衣》,它在已往三年多里从未成为真正的爆款,官方微博至今只有20余万粉丝。收入方面,七麦数据显示,2021年该游戏在iOS平台的月流水不外数万美元。腾讯方面示意,该数据不属实,外部推测不具备可参考性。
支持了三年多后,《云裳羽衣》宣布停运实属平时。若是不出意外,这款小众手游将像无数先进一样,悄无声息地淡出游戏圈,而玩家只能再一次默默遭受。
然而,一群咽不下恶气的死忠粉,在羁系部门、媒体和网民的助力下,十分罕有识迫使游戏公司暂时服软,收回成命。
这也预示着,玩家在难以获得执法援助时,将会加倍频仍地诉诸民众媒体、网民情绪和羁系部门,追求以非通例手段知足诉求。而这正是游戏公司的软肋。
02、
在《云裳羽衣》停服事宜中,运营方2月尾发出通告后,玩家们并没有把焦点放在是否停运上,而是提出玩家数据不应被销毁,防止自身诉求违反游戏公司的基本利益,也阻止了与法理相冲突。
随后四十天里,玩家除了在种种官方和非官方渠道投诉、发帖外,还围绕315消费者权益珍爱日举行举报,并转发媒体有关此事的报道,以期扩大关注度。
这些起劲取得成效。3月1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微博称:“关于消费者留言集中反映的‘云裳羽衣’游戏问题,我会已关注。”消协的介入,成为促使游戏运营方让步的要害因子。
3月30日,《云裳羽衣》方面宣布“中止停服流程”。玩家们迅速捉住行文暧昧之处,在微博上发问“是暂时中止照样永一直服”“是相安无事照样缓兵之计”等,以及最要害的“以后还会删档吗?”
同时,玩家们也试图给出解决方案。不少人提出,希望官方效仿游戏《暖暖周游天下》的先例,将网游转换为离线版单机游戏,既削减运营成本,也能让玩家免去删号的担忧。
紧扣数字资产所有权,以建设性方式表达诉求、争取利益,是《云裳羽衣》玩家在这场博弈中展现出来的难得能力。这让玩家们获得了民众更多的同情和支持,最终杀青目的。
但在大多数情形下,游戏玩家在感应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很难较为理性地看待和处置与运营方的纠纷,通常也不会深入到数字产权层面,而是试图裹挟更多人的情绪,强制对方就范,其效果往往是双输。
例如,2019年4月,着名游戏主播PDD(真实姓名刘谋)在介入网易《逆水寒》的一场竞赛时,遭遇系统bug被判出局,而主理方并未第一时间妥善处置。PDD一怒之下,在直播间里公然删号退游。
坊间听说,PDD的《逆水寒》账号价值高达万万,自动删号意味着大笔投入付诸东流。而网易虽然开除了涉事员工并向PDD致歉,但后者在游戏圈拥有重大拥趸群,顶级大V的弃坑无疑是《逆水寒》的重大损失。
通俗玩家没有PDD这样的财力和招呼力,但他们在自以为遭受不公待遇时,匹对手段加倍花哨。
2020年底,米哈游《原神》上线新五星角色“钟离”。玩家破费资源和款项抽取后很快发现,这位号称岩神的角色战斗力十分孱弱,远远达不到此前宣传的水准。许多人最先在米哈游官方社区、微博等平台上宣泄情绪,以种种理由要求增强钟离。
米哈游早先不为所动,试图冷处置此事,却进一步激怒了玩家。他们最先要求米哈游提供纸质发票,且小额分批开具,导致后者的税负成本和快递用度一时间猛增。最终,米哈游顶不住压力,宣布将钟离回炉修改。
但无论是PDD照样《原神》玩家,都不能算是完全的胜利者。PDD损失了重金打造的账号,以及直播《逆水寒》赚钱的时机;《原神》则在钟离事宜后,推出多个影响游戏平衡性的强力角色举行填补,给自身和玩家造成的困扰延续至今。
此外,在两起争端中,玩家们都没有触碰着游戏内资产到底谁说了算的问题,而是纠结于运营方是否公正,抑或是否相符自己心意。相比之下,《云裳羽衣》玩家无疑向前迈进了一步。
03、
《云裳羽衣》中止停服,玩家暂时如愿以偿,但这一胜利具有很大的有时性。
游戏运营方发出通告后不久,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微博上称,《云裳羽衣》作废原设计,与该协会的“关注和推动”有关。
相比玩家呼声,游戏公司更看重羁系部门的态度和关切。但中消协之类的机构不能能次次为玩家撑腰,也很难为此专门出台制度流程。
另一方面,腾讯继续运营这款不怎么赚钱的游戏,更多是出于安鉴赏家和维护公共形象方面的考量,妥协“躺平”的意味十分显著。
据上观新闻3月上旬报道,在玩家要求“网游转单机”后,《云裳羽衣》客服示意现在没有推出单机版本的设计;对于删除账号信息和角色数据,则是“凭证相关执法要求处置,为了珍爱玩家小我私人信息平安”。
3月尾作废关服设计后,游戏运营方宣布后续将不再开启付费。一款游戏若是无法带来收入,距离彻底关门也就不远了,玩家对此无可怎样。
但更值得注重的是,年轻一代,尤其是00后,对于包罗游戏账号在内的小我私人数字资产愈发重视。许多人试图厘清归属权,并延展到继续、投资等维度上。
中华遗嘱库3月宣布的一份讲述显示,游戏账号、微信、QQ、支付宝等虚拟财富已经成为90后、00后遗嘱的常见类型,占比17.3%,仅次于银行存款。此外,近期热炒的元宇宙虚拟房产、无聊猿等NFT(非同质化代币)藏品,其介入者也多数是年轻人。
相比之下,游戏账号涉及人数更多,付费率更高,处置问题也格外突出。但由于缺少明晰而详细的执法律例,游戏公司耐久举行片面阐释,并通过用户协议半强迫地杀青约定。
腾讯在去年4月的一起诉讼中明确示意,游戏账号和游戏内产物均为腾讯所有,玩家只拥有使用权、不得私自生意。网易、米哈游等公司也在用户协议中设置了类似条款。
外洋公司的做法也大同小异。游戏刊行平台Steam示意,用户账号无法转让,纵然写入遗嘱也是无效的;另一家平台Epic同样指出,用户不拥有其账户,赠与或以其他方式转移账户属于阻止行为。
不外,在玩家呼声和舆论压力眼前,也有一些公司实验做出改变。
早在2017年5月,美国游戏巨头暴雪出台一项政策,若是玩家去世,经由一系列信息审核后,账号可由他人继续。虽然距离玩家真正拥有游戏数字资产仍有相当远的距离,但这事实是在朝着准确的偏向前进。
此外,苹果公司在去年6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数字遗产设计”,指定人可继续账号,接见照片、信息、被网络、联系人、已购置APP等数据。
现在,在元宇宙、虚拟人等新手艺的助推下,玩家与虚拟天下的关联大幅强化,数字资产的体量和价值也在膨胀,势必远超游戏账号、道具、皮肤之类的低级形态。
游戏公司惯常使用的“最终注释权”,以及对一切数字内容的所有权主张,将不能阻止地遭遇越来越大的阻力。同时,越来越多的玩家把数字产权摆在了更主要的位置,实验在相关执法律例停当之前,依赖舆论压力争取更大利益。
但整体来看,大部门游戏公司和玩家在面临数字产权课题时,仍处于懵懂和试探的阶段,双方博弈经常激化为“按闹分配”的零和博弈。若何以找到利益平衡点实现共赢,将是整个游戏产业和生态的新挑战。
下一篇:赚宠物的钱,没那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