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豆瓣不识阿北
4月14日,豆瓣宣布通告称,包罗鹅组在内的七个小组被予以停用。此前,后羿射日组、豆瓣韩式泡菜小组、豆瓣茶室等数十个问题小组已遭遇或关停或遣散的终局。
已往一年可以说是豆瓣的艰屯之际,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年豆瓣被约谈跨越20次,累计被罚款万万元。2022年以来,豆瓣已经延续宣布5次进一步增强“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的处罚通告,累计停用问题小组56个。
毫无疑问,商业化极端阻止的豆瓣正遭遇亘古未有的危急,活下去或已成为豆瓣接下来最主要的目的。
曾经,在张小龙为Foxemail的盈利愁云满面时,初创期的豆瓣不乏变现时机,只是阿北的阻止让豆瓣保留了情怀却也损失了自动权。进入移动端时代,豆瓣又错失良机,在用户争取和商业化历程上都丢掉了最后的时机。
先后推出十余款产物后,阿北留下“不被打开的体验实在是最差的体验”的金句。而张小龙则以“小而美”的微信最先走上人生巅峰。
分拆的豆瓣在2014年重新合归一处后成为Web2.0时代的眼泪;微信则开启了Web2.0的新征程。微信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涯方式”,而豆瓣始终是小众欢呼的“精神角落”,阿北不懂豆瓣,照样豆瓣不识阿北?
01 胡同里降生的产物
2005年。
彼时36岁的张小龙带着商业化落败的Foxemail加入腾讯;同岁的阿北(杨勃)则在这一年刚刚登场。豆瓣进场即受到年轻人热捧,阿北作为Web2.0的代表人物登上《时尚先生》杂志。
此时,距离阿北做豆瓣这款产物的时间还不足1年。许多人也许知道豆瓣的名字起源于北京的豆瓣胡同,但鲜有人知道阿北的名字从何而来,他自己对此的注释是:由于搞不清我自己是南方人照样北方人,以是第一个网名起了“阿北”(“阿X”多是南方的称谓习惯)。
清华大学物理系结业,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博士,IBM的照料科学家,这些称谓随便一个被平时人获得都足以欣喜若狂。但阿北似乎并不care,他毅然决然从IBM告退回家,选择了创业。
2004年10月,豆瓣胡同周围的一家星巴克店天天多了一位牢靠的中年人,他总是抱着心爱的条记本随意地址一杯咖啡,在一个角落一坐就是一下昼,这其中年人就是阿北。
▲图:阿北对豆瓣的期许
几个月后,豆瓣网上线,充满着文艺理想气息,阿北对豆瓣的定位是围绕在书影音周围的“社区网站”,口号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关于豆瓣”的那一栏里,阿北写道,“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辅助你通过你喜欢的器械找到志同志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器械。”这句话被刻在豆瓣的基因里,至今还保留在“关于豆瓣”的主页。
跟知乎参照了Quora,QQ来自于ICQ,微信学习了kik差异,豆瓣的理念属于阿北的原创。直到今天,它仍是海内忧伤的没有借鉴外洋互联网的网站。
在最初的设计里,豆瓣只有念书和小组功效,影戏是由于“我爱影戏”小组的不停壮大厥后才上线。带着粘稠小我私人气概的豆瓣骨子里对商业化就保持着十分郑重的态度。
2005年,在豆瓣还只有一个员工的时刻,阿北曾经想把豆瓣注册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厥后发现,注册非营利组织比注册公司庞大多了,再加上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靠广告支持,才把豆瓣注册为一家商业公司。
在厥后的一次讲座上,面临“豆瓣未来设计”的提问,阿北沉吟数秒后答道,“我对豆瓣的期望,不能用数字来形貌。我希望它能促进文化产物的多元化生长。譬如,即即是很生涩的书,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志中人,无论多匪夷所思的兴趣,你也能在豆瓣小组中发现同好。”
这种对商业化的阻止始终随同着豆瓣的发展,也辅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用户所引以为傲的“精神角落”。上线一周年时,豆瓣的注册用户数就已经跨越11万,拥有4000个小组。也是此时,阿北才迎来他的第一个正式员工洪强宁,也就是厥后豆瓣的首席架构师。
现实上,现在看来小众的豆瓣在上线初期既不缺用户,也不愁商业路径。在变现方面,阿北曾将有过这样的形貌“那时,豆瓣上每10个链接就会发生一次购置行为。”
早期,豆瓣主要收入泉源是和当当网、卓越等网站的收入分成。豆瓣通过提供“价钱对照”功效将有购置意向链接用户链接到响应网站。用户每完成一单消费,豆瓣可以获得10%的回报。这正是阿北一直追求的优雅的赚钱方式。
在只有5小我私人的团队规模下,豆瓣很快给当当孝顺上百万的销售额。这个成就在那时的社交网络实属不易。
阿北追求的是“不庸俗的商业化”,因此在广告这件事上十分郑重,直到碰着“调性一致”的匡威。不仅云云,豆瓣还制订了异常严酷的广告规则:天天的开屏只开放1/4的流量给广告;一个产物广告,用户一天内只能看到一次。
阿北对广告的挑剔水平难以用语言形貌,一句“气质不合”就可以断然拒绝。而至于什么叫“气质不合”,曾有内部员工给出的回覆是:阿北不喜欢的就是气质不合。
这种对商业的阻止,或者不低头,塑造了豆瓣独占的“气质”,却也让它始终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豆瓣的一位投资人曾对媒体示意,“阿北应该跳出恬静圈,实验自己不善于的事情了,他的产物已经做到100了,商业化照样0”。
02 阿北活跃的那些年
2011年,豆瓣拿到红衫资源、挚信资源、BAI资源团结投出的5000万美元C轮融资。这成为豆瓣迄今为止少有的高光时刻。但在这以后豆瓣先后错失了最好的商业化时机、丢掉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成为一个必不能少却又难以“长大”的产物。
获得红衫投资的那些年是豆瓣的荣耀时刻,也是阿北离“站着挣钱”最近的时刻。2012年,豆瓣日均PV曾到达1.6亿;而在商业化上,豆瓣那时对外的表述照样“已靠近盈利”。
那些年里,豆瓣群集了一大批优异的内容创作者,桃桃林林、木卫二等影评人都是从这里起身。豆瓣用户“大丽花”写下《小说,或是指南》的帖子,讲述了一位女孩从遭遇失恋到走出心理阴霾履历的帖子,厥后被拍成票房黑马影戏《失恋三十三天》。
豆瓣离商业化最大的一次时机也是影戏票。凭证晚点的报道,豆瓣影戏团队曾把影戏票市场份额冲到市场第二,“猫眼被我们踩在脚底下”,豆瓣前员工刘潇说。在那时,豆瓣的影戏团队只有30人,而竞争对手可能是上百人。但阿北很快以卖影戏票不赚钱的理由把这个营业迅速关掉了。
以阿北的伶俐和前瞻性不能能看不明了,“他就是不愿意赚这个钱,以为这个活儿太脏了。”豆瓣前员工刘潇在接受晚点的采访时说。“脏”不是“钱的那种铜臭味”,而是姿态优不优雅。
说白了,做影戏票意味着砸钱、铺人力,团队需要扩张到成百上千人规模。这是阿北绝不想做的事。
某种水平上,豆瓣影戏的商业化时机或许并不是巧合。从由于小组壮大而增添影戏功效到厥后的黑马影戏,都在证实着豆瓣自带的“影戏气质”。
而在用户上,到达1.6亿的巅峰后,豆瓣也由于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时机转入低估,彻底“沦”为一个“小而美”的产物,走上和知乎、B站差其余蹊径。
若是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09年,会发现豆瓣厥后的生长蹊径早已留下痕迹。那一年,豆瓣用户突破万万级。借助SNS热潮,豆瓣内部的小组活跃度极高。在书影音和小组的运营上若何决议成为豆瓣必须做的选择。效果,豆瓣选择了中央蹊径,通过拆分绕过了这个问题,却也为豆瓣现在面临的“评分质疑”和“小组问题”留下隐患。
2010年2月初,阿北在名为《豆瓣变形记》的帖子终坦言,豆瓣内部异常忧郁高度活跃的社区对书影音服务内容发生滋扰,故豆瓣做出一个艰难但需要的决议:重组。
重组后,豆瓣社区将被聚合成主站;图书、影戏、音乐三大版块,则被自力出来,作为商业产物谋划。
彼时也是移动互联网民俗云涌的年月,阿北把这种“去中央化”的拆分模式施展到极致。豆瓣先后推出豆瓣阅读、豆瓣影戏、豆瓣小组等十余个APP。本节开篇所提到的5000万美元融资的主要用途就是被设计“用于提升豆瓣网各个自力产物的运营水平及豆瓣网自己的扩张推广”。
错失移动互联网的黄金三年后,2014年的豆瓣年会上,阿北曾亲口认可,自己对手艺和产物的过于自信导致豆瓣的错失。昔时8月,一款融合了豆瓣所有功效综合平台的产物豆瓣APP上线。
在宣布产物的通知里,阿北写道,“手机上每小我私人面临成千上万APP选择的时刻,有用但打开次数不多的 APP成了所有人的装或不装的纠结。不被打开的体验实在是最差的体验。”阿北在采访中说道,“2.0 宣布后,Android 版本在两周之内天天打开次数翻一倍,iOS 版本一周之内翻一倍。”
2015年,豆瓣将豆邮改为私信,受到用户大量抵制,阿北也为此罕有识向用户低了头,道了歉。这年年底,阿北在豆瓣宣布《豆瓣影戏评分八问》一文,详细回应了豆瓣评分机制及若何解决水军等问题。“豆瓣评分早已经不能反映文艺青年的喜欢。”阿北在文中表达了这样的看法。
然而,转年的2016年,一直低调的豆瓣就做了确立11年以来的第一支品牌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依然透露着独占的文艺范。
也是这一年,51岁的阿北迎来了自己的女儿,生涯里往后多了一份悬念。原本就低调的他加倍鲜少露面。阿北在豆瓣广播的动态也住手在2019年。
03 阿北缄默,豆瓣叹息
随着阿北的半隐,豆瓣在2017年已然最先转变。这既有阿北的妥协,也是豆瓣的无奈。
在错失影戏票这张商业化的入场券后,2017年,豆瓣在商业化上若干有些超乎“豆瓣”的激进。在昔时一封年中营业调整的内部信中,阿北说,“豆瓣进入了一个务实的阶段,需求和通道逻辑支持用户,营收和成本的考量支持商业,这两件简朴质朴的事情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
随后,豆瓣最先同时在“用户线”和“营收线”同时大步前进。详细而言,前者以用户增进提速为目的,起劲拓宽微博微信等外部渠道,后者确立以营收为目的的内容事业部,豆瓣墟市、豆瓣书店等跟电商功效以及豆瓣时间为代表的知识付费项目纷纷跟进。
这些功效诚然都照样相符豆瓣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外姗姗来迟的豆瓣并没有在商业化上形陋习模。而在2021年,豆瓣拿到直播牌照后最先踏足直播行业,已然显著违反了豆瓣的初衷。豆瓣的商业化并不是催垮豆瓣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让豆瓣岌岌可危的是用户的割裂。
直到今天,豆瓣的焦点用户依然主要包罗两类:其一是书影音的文艺青年;其二是八卦小组的吃瓜群众。而这两种用户一直是存在割裂的,尤其是,2018年最先,随同选秀再次兴起,相关小组越来愈多,饭圈生态最先形成。
豆瓣著名娱乐小组“八卦来了”因此被迫关停,小组成员整体迁徙到了厥后着名的“豆瓣鹅组”。豆瓣官方给予了小组“无限自治权”,松散的治理后续直接造成组内充斥着诅咒攻击。厥后,鹅组最先连续不断遭遇整理,但类似的小组不停兴起,豆瓣娱乐小组乱象丛生。直到近一年,豆瓣累计关停了包罗鹅组在内的几十个小组,同时停用了私密小组功效。
而小组遭遇危急的同时,豆瓣的另一条护城河书影音也遭遇着亘古未有的袭击。
只管阿北曾经对评分问题作出诸多注释,但关于水军的质疑仍层出不穷。面临层出不穷的评分问题,豆瓣并没能拿出一个完善的解决方案。固然,这并不能完全归罪于阿北的不作为,但豆瓣确因此正在丢掉它赖以生计的护城河。粉丝刷分行为的日益增多大大增添了豆瓣评分的水分,效果有些用户出于“反抗”给不值得高分的作品打一星,“一星运动”成为一种征象。
2021年,《风起洛阳》《谁是凶手》的豆瓣评分泛起未播出就被恶意差评,随后引发粉丝用五星好评控评征象,豆瓣评分系统面临坍塌风险。而随着官方对饭圈生态的整治,本就不富足的豆瓣在一年间直接就被罚走万万巨款。商业没有亮眼之处,内容生态遭遇空前危急,作为“精神角落”的豆瓣该何去何从?
在阿北的理念中,豆瓣应该是一个文艺的乌托邦。但这个目的能杀青的主要条件是:用户有自治意识、有美妙的情怀。换句话说,至少,这个游戏的介入者是真诚的。但现在,豆瓣虽然天天也不外300万用户活跃其中,但用户群体显然已经变了。在履历过从0到亿级用户又回到百万用户以后,豆瓣遭受的社区治理压力却蓦然剧增。
而阿北对此选择的是缄默,或者说,阿北希望的是用户通过自我治理构建一个美妙的乌托邦生态。但显然,时代已经变了,这就注定了豆瓣的衰落。豆瓣没有和知乎、B站一样选择破圈,但阿北终究也没有完成自己的“文艺乌托邦”的理想,这难免让从这里途经的人们只能留下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