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万亿赛道预制菜火了,但赚钱更难了?
“江苏买预制菜消费者近八成遇质量问题”、“半制品预制菜被吐槽货纰谬版”、“为什么年轻人对预制菜不买账”,随着此类吐槽一再泛起在网络上,预制菜行业的种种乱象也逐渐为人所熟知。
在这样的靠山下,声称“将为成员单元提供培训、咨询、信息、产销对接、政策解读等九大行业服务”的中国预制菜产业同盟应运而生,让外界将预制菜这一蓝海市场重新审阅了一番。
从相关数据来看,预制菜行业经由近两年的快速生长,市场规模已到达4100亿元,若是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未来5年内将到达万亿规模。但现在介入朋分这个万亿“蛋糕”的大部门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商业谋划模式,行业缺乏统一国家尺度。
要害是,从安井食物这些饮食巨头,到新希望、金龙鱼、温氏股份等细分饮食龙头,再到盒马、逐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以及海底捞、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恒顺醋业、海天味业调味品企业......随着进入预制菜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行业白热化竞争不停加剧,乱象更为突出。
遐想一下在2021年4月27日乐成上市的“预制菜第一股”味知香,这一年的股市显示都离不开“加速下跌”、“封跌停板”等词,更别提其他还在争抢市场的入局者了。那么,预制菜行业的生长真的能靠这个新发的“行业尺度”踏入坦途吗?
01、预制菜第一股上市一年,“激昂”了谁?
毫无疑问,中国预制菜产业同盟的确立为预制菜市场的“繁荣”又添了一把火。
二级市场的反映最为迅速,当预制菜产业同盟宣布确立,预制菜看法也随之继续走强,乘上这股“东风”的福成股份、步步高、得利斯等“编外”企业都实现了股价涨停,“风口”之盛可见一斑。
预制菜看法继续走强,连獐子岛、涪陵榨菜、国联水产都蹭到了预制菜的热度
现实上,若是仔细考察过预制菜行业一起生长的投融资情形,早就能够看到行业“大火”的迹象:2014年前后,外卖异军突起动员预制菜行业高速增进,初见预制菜潜力的资源最先发力,在2015年、2016年划分发生了14起、17起融资事宜。
随后几年里,疫情的发作和地方政策的支持无疑加速了预制菜行业生长。这一时期,预制菜看法股履历几回整体发作,包罗预制菜供应链企业、零售企业在内的融资事宜跨越30起,投资方包罗美团、创新工厂、红杉资源等明星机构,融资总额高达上亿元。味知香更是直接上岸A股,成为了海内“预制菜第一股”。
预制菜行业的火爆,还动员了更多企业入局“分餐”。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逐步增进,我国现在有跨越6.8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近58%的企业确立于5年内。其中,不仅盒马、逐日优鲜等生鲜电商平台先后入局;海底捞、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也纷纷推出预制菜品牌;甚至是恒顺醋业、海天味业等调味品企业都示意将在预制菜调研、研发阶段发力。
这个新的蓝海市场确实不负众望,正在不停打破相关从业者的想象力。有数据显示,预制菜行业经由近两年的快速生长,市场规模已到达4100亿元,若是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速,未来5年内将到达万亿规模。
然而,鲜花着锦的表象下,预制菜行业的乱象也不容忽视。耐久以来产物尺度的不统一、许多非预制菜企业挂上预制菜的名头混淆看法、添加剂及防腐剂带来的食物平安问题......都成为了抑制预制菜行业进一步生长的主要因素。
从江苏消费网舆情监测系统数据来看,2022年年头预制菜销售最为火爆的那段时间——1月1日至2月10日,江苏全省关于年夜饭预制菜的舆情共计56948条,问题主要集中在菜品质量、价钱问题,消费者吐槽菜品不新鲜、油多、缺斤短两以及价钱贵等;涉嫌虚伪宣传,部门消费者购置的现实货物与商家图片、网页等宣传内容不符;货物运输问题,消费者订购的年夜饭预制菜品迟迟不发货,或是除夕后才收到货;售后问题,商家未经赞成私自作废订单以及消费者要求退货退款或赔偿损失受阻。
把关食物平安、制订一套专门的食物平安尺度、产物详细规范标识、保证商品运输条件、提升预制菜口感风味等对应行动的推行显得越发迫切。从这方面来讲,中国预制菜产业同盟的确立,以及其可能对市场规范起到的作用,是预制菜行业顺应时代生长最自然不外的选择。
02、“行业尺度”难清扫隐秘角落
“中国预制菜产业同盟的确立是对当前预制菜产业生长迫切诉求的起劲回应,为更好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生长,实现预制菜助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长,提供了组织保障,正当其时、意义重大。”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同盟的确立,农业农村部农业商业促进中央副主任宋聚国云云示意。
固然对预制菜行业自己而言,这实在只是逐渐走向规范生长的第一步而已。正如中国食物产业剖析师朱丹蓬所说,纵然产业同盟已经确立,从现在来看所制订的尺度,“顶多是一个行业尺度,不是国标”,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
一方面,当下预制菜行业仍然存在痛点,导致消费端对预制菜的认可度、接受度还不够高。由于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入局者众多(从生鲜电商到调味料厂,甚至是步步高这样的“编外”企业,一见“风口”就下手的企业数不胜数),所涉及的行业多且代工情形常见,却缺乏统一国家尺度,以至食物平安相关隐患频发。
安信证券宣布的研报称,70%左右的预制菜加工企业仍处于小、弱、散的状态,不少是个体工商户和作坊式的生产加工模式,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商业谋划模式,“在外洋,预制菜有一个异常严酷的尺度,就是在半小时之内,从常温、热的要速冻到零下40度。现在,许多小企业还不具备这样的手艺和装备。”
另一方面,虽然疫情让预制菜的市场行情水涨船高,并促使预制菜营业从B端走向到C端逐渐做大,但真正能让相关企业吃到若干盈利还说欠好。据欧睿数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B端与C端的市场占比约8:2(收入口径),可见,C端现实需求并没有想象中的高。
来自2月12日《法治日报》的报道,去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宅经济”拉动了预制菜从供应餐厅向供应家庭拓展,并逐渐走进千家万户,但图文不符、偷工减料、食材不新鲜、口味不佳等问题也让不少消费者“吐槽”不已。
原本是一个改变固有印象、赢得消费者信托、拓宽市场空间的绝佳契机,不少消费者却在行业不规范、谋划不诚信的市场乱象中没趣而归。
说白了,纵然产业同盟身负“为成员单元提供培训、咨询、信息、产销对接、政策解读等九大行业服务”的功效,立志于“促进全链路信息化和商业互动,形成横向和纵向的资讯及开发平台”,可由于“没有唯一性和强制性”,顶多只是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业尺度,虽然具有一定的起劲意义,但凭这就想要规范整个行业的生长,在现实操作层面上有一定的难度,促使入局企业重视手艺和装备投入,就此做出改变也并不现实。
03、洗牌期将至,终结野蛮生长?
或许,产业同盟确立的更深层意义在于为行业迎来洗牌期敲响警钟。
上文提到过,“中国预制菜产业同盟的确立是对当前预制菜产业生长迫切诉求的起劲回应”,侧面说明晰那些以次充好、宣传造假、甚至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过时、劣质食材的行为,已经对这一行业的康健生长发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做一个简朴的逻辑推理,从发作的预制菜需求(风口)最先,预制菜上下游企业甚至部门跨界选手争相入局“圈地”,但由于缺乏统一行业尺度,或者大多数企业受制于手艺和装备的缺失,最终导致食物相关问题频发,引发消费者不满并使其消费欲望降低,届时供需关系对换,以当前预制菜行业乱象丛生的情形来看,能吸引消费者再次购置的产物还剩下若干?
就像味知香在招股书中提到的那样,“多数作坊式半制品企业在质料采购、生产流程、仓储物流等方面与规模化企业差距较大,难以实现原质料追溯、尺度化生产和冷链物流配送,无法保证食物卫生平安,未来将被逐步镌汰。”
对于大多数预制菜企业而言,岂论是想在越发猛烈的市场竞争中活下来,照样想要连续做大做强,都需要解决上游供应链、仓储物流及冷链、菜品研发创新和规模化以及大单品的打造等问题,这注定不会是一个短期奏效的工程。
有业内人士称,“预制菜归根结底照样食物,最终竞争的落点照样在口感和便捷性上。这对于企业的产物研发提出很高要求,也将成为预制菜洗牌的主要因素。”
而现实却是,在价钱上,预制菜产物单价多在20~50元之间,对比餐馆并无显著价钱优势;在口味上,预制菜这种大批量的产物,想要知足更多人的口味颇有难度;在配送上,现在不少预制菜品类需要依赖冷链运输,成真相对高昂,若是在食材上压缩成本,又容易带来食材品质降低的问题。
不难看出,预制菜现着实介入市场竞争时另有更多为难之处。可以说,从原质推测加工再到出售,预制菜涉及菜品研发、质料加工、冷链运输、营销零售等多种营业形态的联动与协作,只有寄希望于买通源头农产物资源的供应链、完成生产规模化,才气以此保障在维持较低成本的同时,提供质优价廉的预制菜产物,这也是此类企业真正的焦点竞争力。
用朱丹蓬的话来说,“预制菜是蓝海市场,未来潜力仍很大。预制菜企业要想实现较大生长,需完善产业链的完整度,在品牌打造、稳固品质上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