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不差钱的卫龙也焦虑了:亏损2.6亿元,估值打三

随统一代人的童年影象,“辣条一哥”终于走到了上市门前。

拉开时间线看,卫龙上市的历程一波三折。早在2021年5月、11月,卫龙就曾两次递表港交所,最终均为“失效”状态。

往后,卫龙提议第三次IPO袭击,并于2022年6月通过聆讯,却拖延至12月才开启招股。

最新招股书显示,卫龙此次拟全球发售9639.7万股份,每股发售价为10.4港元至11.4港元,最高募资约11亿港元,较媒体报道的10亿美元大幅缩水,估值则由此前的600亿元砍到了220亿元。

在历经了长达一年半的崎岖后,卫龙的底气已大不如前,2022年上半年,卫龙更是由盈转亏。

距离上市只差临门一脚的卫龙,最终能收获想要的下场吗?

01、优等生栽跟头

现实上,2022年以前,卫龙照样盈利能力强、发展性优越的优等生。

2019年至2021年,卫龙营收划分为33.85亿元、41.2亿元和48亿元,年均复合增进率为19.1%;同期净利润为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对应净利率为19.4%、19.9%、17.2%,是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左右。

卫龙2019-2022年上半年营收情形,36氪制图

不外,进入2022年后,一起高歌的“辣条一哥”栽了跟头。

数据显示,卫龙今年上半年营收22.61亿元,同比微降1.8%,同期亏损2.61亿元,预计整年净利润大幅下滑。

在招股书中,卫龙将亏损归罪于股份支付、疫情因素及产物提价影响销量等。

卫龙坦言,由于各地新冠疫情的区域性复发,导致公司的生产及交付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面临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卫龙不得不拿出真金白银抵偿投资者。

2022年4月,卫龙以总对价1576.2689美元向刊行前投资人出售了1.576亿通俗股,每股作价0.00001美元,近乎无偿地将股份转给了前期投资者。

据相关会计准则,此类股份的刊行发生了6.29亿元的一次性付款开支,在击破卫龙估值泡沫的同时,让其财政数据雪上加霜。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1月至4月,卫龙曾两度对产物提价。

同比去年上半年,卫龙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物每公斤均价划分上涨了1.6元、2元和4.7元,涨价幅度靠近已往三年涨幅的总和。

卫龙示意,这主要是受原质料价钱上涨影响。5月起,卫龙已对主要产物举行升级,其中包罗包装、生产工艺、配方及规格多方面。

从过往数据看,卫龙一直依附其在辣条市场的强势职位、用提价来应对市场转变。直到今年,这种量价齐升的逻辑被打破,毛利率的增进已无法抵消产物销量的下滑。

仅上半年,卫龙主营的调味面产物就比去幼年卖了1.31万吨,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产物的销量划分下降了3.94%、19.71%。

只管卫龙在招股书中乐观地示意,用户需要时间顺应产物调价,销量只受到了“暂时性影响”,消费者们的态度却并不晴朗。纵然在情怀滤镜下,吃着5毛钱一包辣条长大的90后,也未必会为5元的卫龙买单。

且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人们更关注康健。产物层面,辣条始终要脱节“垃圾食物”的标签。或因此,卫龙始终未放弃“高端化”转型,但回响平平。

02、“网红”只做线下生意?

2010年,卫龙首次试水明星代言,先后约请杨幂成为代言人,未获得显著效果,反被杨幂粉丝以“私自使用肖像权”为由举报。

2016年,卫龙调整营销偏向,与网红张全蛋互助,对车间环境正面宣传。随即,卫龙依附搞笑短片、神色包和种种整活手段坐实了“辣条网红”的身份,一度蹭着iPhone7宣布的热度推出hotstrip7,试图带火其高端“白袋”系列。

某种层面而言,卫龙算是读懂了年轻人,且推广用度并不高。

招股书显示,三年间,卫龙的广告营销用度由3082万元增进到了2021年的7868万元,占总收入比重最高不跨越1.6%。占比更高的反是将制品运送至经销商的运输用度。

住手2022年6月30日,卫龙的线下经销商数目为1870家,销售网络笼罩了中国73.5万个零售终端,线下渠道对卫龙业绩的孝顺高达九成。已往几年,为筹备上市,卫龙也接纳了颇为激进的战略。

讲述期内,卫龙新增经销商数目划分为1297家、1490家,729家、256家。同期,卫龙对增速不如预期、活跃度不佳的经销商换血,终止互助的经销商数目为554家、2132家、732家、333家,整体呈缩短趋势。

卫龙线下渠道经销商更改情形,图源招股书

此外,卫龙对供应商接纳先款后货的模式,*限度地保障了现金流。

2021年,卫龙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仅为3.7天,三只松鼠的回款周期是7.6天、互助中大商超较多的盐津铺子则到达了28天。

卫龙对经销商的强势体现在多方面。曾有媒体报道,卫龙要求经销商对署理产物“二选一”,并有压货、爆款捎新货等“捆绑”的征象。同时,卫龙不接受产物问题以外的退货理由。

有剖析指出,卫龙此举旨在加大对线下渠道的影响力。对线下的太过依赖,也导致主做年轻人生意的卫龙线上生长的不顺遂。

数据显示,卫龙95%的消费者岁数集中在35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消费者占到了55%。

住手2022年6月30日,卫龙线上经销商缩减至21家,加上自营的天猫旗舰店等直销渠道,其上半年线上收入约2.39亿元,仅占总营收比重的一成。

03、辣条一哥焦虑难明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物企业中*,市场份额到达6.2%;以零售额盘算,是第二名企业的3.9倍。

同年5月,卫龙完成Pre-IPO轮融资,CPE源峰、高瓴资源、红杉中国、腾讯投资、云锋基金等纷纷下注。彼时,正值一级市场新消费投资的热潮,处于业绩高增耐久的卫龙作育了估值600亿元的“辣条神话”。

然而,随着奈雪的茶、泡泡玛特在港股市场相继破发,卫龙过高的估值显得愈发尴尬。

香颂资源董事沈萌告诉36氪,卫龙两次通过聆讯后上市折戟,也许率与市场对其估值及融资目的的反馈达不到预期有关。本次被迫“打折上市”,或更多是为前期资源退出确立渠道。

另一方面,即便砍去三成估值,完成上市的卫龙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并不乐观。

沈萌剖析,美联储高利率的战略会对全球市场发生“抽水效应”,香港银行系统的结余在11月中低于1000亿港元,现阶段资金面偏紧,这些都市对大型的IPO上市发生晦气影响。

刨除外部因素,资源市场对卫龙自身的发展性也有挂念。

在卫龙2020年的互助同伴大会上,董事长刘卫平曾夸下海口,要将卫龙2022年的营收做到100亿元。

招股书显示,卫龙三年业绩增速呈递减趋势,作为业绩顶梁柱的辣条产物增速也在下降,从2019年的14.5%下降至2021年的8.5%。

卫龙旗下主要制品年同比增进率,36氪制图

艾媒咨询剖析师张毅以为,卫龙与辣条品类的高度绑定限制了其在新品类上扩充的脚步。

只管卫龙已在生长蔬菜制品、豆制品等,但现在仅“魔芋爽”销量可观。招股书中,以辣条为代表的调味面制品始终占到总收入的六成以上。

且由于食物加工行业的门槛并不高,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上市企业都开拓了辣条营业,在线上与卫龙正面竞争。

需要提及的是,卫龙始终存在食物平安隐患。

据《消费者报道》梳理,2015年10月至2021年6月,卫龙的多款产物被市监局检测出划定不得使用的脱氢乙酸、山梨酸、甜蜜素等因素。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卫龙有关的投诉到达499起,涉及产物中发现异物、食物发霉等。

有声音以为,卫龙此前的上市失败,或与频仍曝光的食安问题有关。其招股书也提醒:若未能维持食物平安及始终如一的质量,可能会对品牌、营业及财政显示造成重大影响。

可以一定的是,无论卫龙上市后的股价运气若何,“辣条一哥”的焦虑仍将连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