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80后理工男开的网红店IPO,阿里京东投资,估值

去年上市失利后,KK团体在今年年头提议第二次IPO打击。

KK团体旗下有主打入口商品的KK馆、生涯方式潮水零售聚集店KKV、美妆潮水零售店THE COLORIST调色师,以及潮玩店K11。在一二线都会的阛阓,它们曾是人气最旺的打卡地之一。譬如,KKV被称“一站式彩虹宝藏店”“女孩子的购物天堂”“现实版解忧杂货铺”,频仍泛起在年轻人的种草条记上。

招股书中,2015年确立的KK团体是中国“三大潮水零售商”,且2019年至2021年间GMV的复合增进率为163%——是增进最快的潮水零售商。

但相比门面,KK团体的谋划面却没那么耀眼。

KK团体近四年亏损跨越80亿,且2022年前10个月的亏损还在继续扩大。

2015年确立的KK团体颇受资源青睐,5年获13轮融资,总额跨越33亿。2021年F轮融资后最新估值为29亿美元(约200亿元),5年估值暴涨200倍。只有700多家门店的KK团体,估值是名创优品的一半多——后者在全球有跨越5000家门店,2022年的营收跨越百亿。

招股书显示,KK团体IPO前,阿里旗下eWTP持股9.88%,京东旗下的JD Angara持股1.38%。首创人吴悦宁通过全资持股的MOGR持有24%的股份。若按2021年的估值盘算,吴悦宁的身价可达48亿元。

但这匹狂奔的新零售黑马,近几年有些“失速”。“网红店”壮丽的外衣后头,KK团体还在守候盈亏平衡的到来。

天下700多家店,4年亏80亿 

天下700多家门店,且都是吸睛大店面,位于一二线都会焦点商圈,KK团体走的是“高抬高打”的计谋。

其门店中,KKV和调色师是开雇主力。停止去年10月,划分有383家和207家店,2022年前10个月营收划分占总营收的65%和17%。

作为一个D2C品牌团体,KK团体的收入主要泉源于两部门,一是自有门店零售销售及向加盟店销售;二是基于销售的治理及咨询服务收入,如门店治理费、物流用度及向加盟商收取的POS用度。

但相比于抢占C端用户,KK团体将抢占B端用户排在*位——也就是比偕行招到更多加盟商。

做加盟商生意有两个要害,一是扩张门店,形成网络效应,占有更多市场提升品牌竞争力,以摊薄成本;二是改善商品结构,引入更多自有品牌,或者对第三方品牌有更高议价能力削减销售成本。

“做零售不是零和游戏,也不太可能一家独赢,它就像下围棋,棋盘就是一个市场,下棋竣事后没有输赢,只有谁多谁少。以是,你要快速抢占网点,别人进去了你可能就进不去,这时已经不是要打磨产物了,*的方式是一边打磨,一边抢占网点。”吴悦宁曾示意。

为了快速开店,KK团体最初的计谋是加盟为主、自营为辅。但现在自有门店占比近8成。

此外, KK团体的商品结构中仍以第三方品牌为主,自有品牌商品收入仅占10%左右。只管近几年,KK团体的综合毛利率始终在增进,从2019年17.1%增进到2022年前10个月39.7%,优于名创优品今年*财季的35.7%。但不高的自有品牌商品占比,依旧会影响KK团体的毛利率——2022年前10月,KK团体自有品牌毛利率在52.1%,第三方品牌毛利率在38.3%。

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停止2022年前10个月,KK团体的收入划分为4.64亿元、16.46亿元、35.24亿元、30.67亿元,净利润划分为-5.15亿元、-20.17亿元、-56.81亿元、1.89亿元,不到四年累计亏损跨越80亿。

KK团体在招股书中示意,巨额亏损来自门店扩张,而2020年前10个月的首度盈利,也来自于按公正值计入损益的金融欠债的公正值更改,与公司估值更改有关,但与谋划能力无关。换句话说,KK团体的谋划效率层面并没有改善。

若何把货卖给年轻人?

1984年出生的潮汕人吴悦宁,结业于东莞理工学院盘算机专业,在IT行业干了几年后,决议创业。

2014年,正逢入口商品需求暴涨,吴悦宁开了个主营入口商品的社区便利店KK馆,这是现在KKV的“前身”。

开业5年里,KK馆迭代了多个版本。2.0版本的KK馆面积扩大,从社区进入购物中央,谋划品类扩张,还加入了餐饮、咖啡厅和书吧等空间;3.0版本的KK馆则最先缩短,砍掉餐饮书吧营业,专注做入口快消品;而现在我们看到的KKV,则在3.0基础上进一步扩张品类,现在有跨越2万个SKU(最小库存单元),既有入口爆款又有国货物牌,在商品、门店上进一步突进场景特色、加深陶醉式体验。

而2019年开的美妆潮水零售店调色师,以及2020年开出的潮玩店K11,从某种水平来说也是脱胎于KKV。它们相当于从一个综合生涯方式品牌聚集店中,单独拿出了两个那时爆火的品类,围绕其特色单独打造零售店。这样的创新,成为推动KK团体估值增进的因素之一。

吴悦宁称,创业早期“交了三年学费追求本质”。经由不停试错和迭代,总结出一套怪异的零售方式论。

“KK的价值就是作为毗邻新消费人群和新消费品牌的新渠道。”吴悦宁曾云云总结。

在彩色集装箱、一整面美妆蛋墙、以及试妆无人打扰的自在背后,吴悦宁深谙年轻人消费者心理——“颜值即正义,社交即钱币,个性即动力”。

KKV风靡,也迎上了一个新消费发作的时代。年轻人能在KKV找到新潮的商品,譬如独身狗粮、养生茶包、香薰等。与此同时,集中喷涌的线上新品牌,需要低成本的方式与年轻人触达。

新消费如火如荼时,吴悦宁还开启了投资人的新身份。2021年3月,吴悦宁连同UC优视原团结首创人梁捷、璀璨资源首创合资人吴晓丰,一起开办了一家Founders’Fund(不二资源),麋集投资了护肤品牌C咖、Tasogare隅田川咖啡、潮玩品牌ToyCity等。

这些品牌大多泛起在KKV的门店内,有些也与KKV出了一些限制产物,譬如C咖就出了KKV限制礼盒。

一位电商服务商卖力人告诉《天下网商》,新品牌会在KKV铺货,看重的是面向年轻人群的展示场景。这或许并不是一个卖货能力稀奇强的销售渠道,但却是一个精准触达的场景,部门消费者在这里完成认知与实验,之后在线上复购。

据领会,在货方面,KK团体接纳买手制 数据驱动。被称为“二房东”的传统商超,往往需要品牌支付一笔进场费,而KKV直接和品牌方相助,接纳买断制,因此能将价钱打到很低。另一方面,四层选品过滤、数据决议货物上架下架、末尾镌汰,让KKV的货架保持活力。

流水的“网红店”,永远的“效率为王”

现在人们对“网红店”的界说有了更庞大的明晰。网红能爆火,但也许率也会在冲顶后走向下坡。

KK团体需要小心这一风险。

停止2022年10月尾,KK团体门店数相比2021年底削减20家,自有门店556家,加盟店145家。若是单看加盟店,削减200多家。若不是自有门店的开拓——开店192家,KK团体的门店缩短更为显著。

杭州西湖边的湖滨商圈是当地最热门商圈之一,KKV曾占有该商圈in88阛阓上下两层焦点位置,但在去年底已经关闭。此外,位于西湖银泰和中大银泰的两家调色师也已关闭。记者在周末走访湖滨银泰的调色师门店,相比于刚开业时人流量少了许多。

据媒体报道,KKV店往往会在新店开业时举行大量营销,消费者好奇跟风打卡,开店首月业绩不错,但由于复购率不佳,第二个月最先业绩就泛起下滑。或许是出于这个缘故原由,大量加盟店出逃。不少加盟店被KK团体接手,转成了自有门店。

此外,招股书也显示,无论是门店生意单量照样单店月均GMV,停止2022年10月尾,四个品牌门店均比去年同期有差异水平下滑。

高业绩难以延续、门店关闭,不仅是KK团体的现状。原本被以为将取代屈臣氏和丝芙兰的新型美妆聚集店,最近几年都在履历低谷。同在西湖边黄金地段开出的美妆聚集店黑洞(HAYDON),也在开业后不到半年就宣告离场。

原本这些手握新品牌的新渠道,看起来是一个*的投资标的。但要使它顺畅地运行起来,似乎并不容易。相比电商,线下零售是一件更细、更累的活。当新消费的热潮平息,KKV们也需要更镇定面临人们失去的新鲜感。

“新零售没有创新,无非照样人、店、货,着实是效率的提升,模式的重组”,吴悦宁曾示意,无论是无人便利店照样手艺创新,始终还要围绕商品自己,是否质量更好、更廉价、更利便,不能舍本逐末。

一线都会黄金铺位的高租金、主打性价比商品的低毛利,这对KK团体的运营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规模效应未形成之前,KKV的亏损或许仍将延续。再加上此前多种因素影响、消费市场低迷,加盟商的信心很容易崩塌。

*确定的是,这是一个转变的时代,消费风潮不停轮换,渠道也在更新,种种新型店型仍在涌现。

对KK团体来说,最主要的是,若何在“网红店”的标签下尽早确立起自我输血的系统,同时,它还得拥有打造下一个“网红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