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价钱战」重创车企利润-商品期货
导读
壹 ||今年一季度,海内车市笼罩在延续的“价钱战”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跨越40个汽车品牌相继推出降价政策,涵盖上百款车型,最高优惠超9万元。“价钱战”的本意是通过一定让利实现薄利多销,最终实现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增进,但从上市车企一季度的显示看,“价钱战”的目的似乎并未杀青。
贰 ||现在,还没有海内车企跟进特斯拉的涨价计谋。但在逆境之下,海内车企已经最先寻找新的计谋提升盈利能力,抵御外部竞争带来的盈利压力。
克日,海内上市车企陆续公布2023年一季度业绩讲述。在履历了长达三年的疫情影响后,2023年被以为是车市回归正轨的年份。但同时,今年的车市也履历着一些打击,如实行了13年的新能源汽车津贴正式退出,以及从年头最先的“价钱战”延续升温等。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车企在2023年一季度的的成就单备受关注。
经济考察报记者统计了已公布一季度财报的13家海内上市乘用车整车企业的财报,数据显示,车企在一季度的显示普遍不及预期。在13家车企中,只有比亚迪、长安汽车2家实现利润增进,6家利润泛起下滑,赛力斯、北汽蓝谷、零跑汽车、众泰汽车、海马汽车5家则泛起亏损。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5%的车企实现了一季度利润增进。若是思量到长安汽车利润主要是非经常损益增添所致,上市车企在一季度的利润显示则加倍幽暗。
只管从整年来看,因包罗春节等假期,一季度是车市的淡季,但上市车企的显示仍低于预期。在利润下滑的车企中,长城汽车的下滑幅度*,到达89.3%,另外上汽团体下滑49.6%,广汽团体下滑48.9%。而这些均是海内领军的汽车企业,其业绩下滑背后的缘故原由值得探讨。
01 “价钱战”未见成效
今年一季度,海内车市笼罩在延续的“价钱战”中。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跨越40个汽车品牌相继推出降价政策,涵盖上百款车型,最高优惠超9万元。“价钱战”的本意是通过一定让利实现薄利多销,最终实现整体营收和利润的增进,但从上市车企一季度的显示看,“价钱战”的目的似乎并未杀青。
一季度,13家上市车企中有7家实现营收增进。其中,比亚迪增幅最高,一季度营收1201.7亿元,同比增进79.8%。但除了比亚迪以外,其他车企均“增收不增利”。这包罗几个方面的缘故原由。
首先,销量方面,受去年年底购置税减半政策到期等刺激,车市部门消费被透支,同时“价钱战”加重了消费者的张望情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海内乘用车累计零售 426.1万辆,同比下滑13.4%。这注释,“降价潮”并没有给车市带来显著增量。
详细来看,上汽团体2023年一季度销售 89.1万辆,同比下滑26.99%;广汽团体一季度累计销量53.9万辆,同比下滑11.2%;长安汽车一季度销售60.78万辆,同比下滑6.71%。
更要害的是,这些车企团体此前旗下的“利润奶牛”--合资公司泛起大幅市场萎缩。如上汽团体中,上汽民众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31.67%;上汽通用销量下跌32.26%。广汽团体中,广汽本田一季度销量下降29.63%;广汽丰田销量下降10.93%。
与此同时,“价钱战”下多家车企产物降价,进一步挤压了车企的盈利空间,导致利润下滑。
从车企的显示看,比亚迪无疑成为了一季度的*赢家。其在一季度虽然营收依然不敌上汽团体,但利润达41.3亿元,同比大增411%。这主要是由于其销量显示延续向上,一季度累计销售55.2万辆,同比增进92.81%。延续了2022年以来的优越势头。
顺丰、圆通、韵达演绎2022年报众生相
现在来看,比亚迪似乎未受到新能源汽车津贴退出的显著影响。财报显示,比亚迪在今年一季度仍有6.7亿元的政府津贴,只占当期利润的16%。
在此前的许多年中,比亚迪对政府津贴的依赖较高。财报显示,比亚迪 2022年新能源津贴合计约104.38亿元,占整年利润的63%。2021年比亚迪新能源津贴收入58.67亿元,比整年30.45亿元的净利润还高。在这种情形下,今年比亚迪的品牌溢价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能否抵制新能源津贴的退出,将是很大的磨练。
长安汽车在一季度创利润新高,达69.7亿元,同比增进53.6%。但长安汽车的利润增进却并非来自主营营业,而是非经常损益,财报显示其合计收益到达 54.89亿元,其中*两笔非经常性损益收益来自非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发生的收益(50.21亿元)及政府津贴(4.37亿元)。若是刨除这两笔收益,长安汽车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为14.81亿元,同比下滑34.75%。
长城汽车在一季度利润下滑幅度*,达89.3%。长城汽车在财报中注释称,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是讲述期仍处于产物结构调整期,基于2023年新产物上市节奏,加大新能源品牌建设及研发投入所致。但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一季度的研发用度小幅上涨至15.34亿元,但销售用度从去年同期的10.51亿元上涨至今年的14.54亿元,增幅近四成。
北汽蓝谷、赛力斯这两家“亏损大户”在今年一季度继续亏损。其中,北汽蓝谷净利润亏损8.92亿元,赛力斯净利润亏损6.25亿元,均有小幅减亏。另外,众泰汽车一季度净亏损1.88亿元,零跑汽车亏损11.33亿元,亏损均有扩大。海马汽车一季度亏损5210万元,小幅减亏。
02 探寻利润提升之策
不仅是海内车企,“价钱战”的发动者特斯拉也在今年一季度泛起了利润大幅下滑。据特斯拉公布的财报,其在一季度净利润为25.13亿美元,同比下滑24%。同时特斯拉傲视偕行的毛利率也泛起显著下滑。财报显示,特斯拉一季度整体毛利率为19.3%,远低于去年同期的29.1%和上一季度的23.8%;单车销售毛利率仅为18.3%,较去年同期的29.7%跌超十个百分点。
特斯拉云云毛利率已经在部门海内新造车企业眼前不具显著优势。作为对比,2022年理想汽车的毛利率已经到达19.4%,比亚迪汽车相关营业毛利率为20.39%,均高于特斯拉在今年一季度的毛利率。
现在,特斯拉已经最先收紧价钱,最近四天之内宣布了两波涨价。其中,5月5日,特斯拉全新ModelS及全新ModelX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万元。5月2日,特斯拉Model3和ModelY全系车型价钱上调2000元。除中国市场外,特斯拉在美国、日本等市场也于近期上调了产物售价。这被以为是特斯拉希望稳住20%的毛利率红线,保持盈利方面的优势。“价钱战”的始作俑者现在最先调头涨价,特斯拉的在利润下滑的逆境,是当前“降价潮”下所有车企面临盈利逆境的一个缩影。尤其是对延续在亏损泥潭中挣扎的新造车企业来说,追随降价无疑将延缓其盈利历程。
零跑汽车是海内较早跟进“价钱战”的新造车企业之一。其于克日公布的一季度业绩通告显示,2023年*季度营收为14.43亿元,同比削减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33亿元,2022年同期为-10.42亿元。亏损继续扩大。现在,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蔚小理”未宣布一季度的业绩。但从它们在2022年的数据来看仍然很不客观,亏损呈扩大之势。
现在,还没有海内车企跟进特斯拉的涨价计谋。但在逆境之下,海内车企已经最先寻找新的计谋提升盈利能力,抵御外部竞争带来的盈利压力。
如已经在销量上实现*的比亚迪,不仅收回了腾势汽车的控股权还推出百万级品牌瞻仰,这均被以为是其提升利润的品牌向上之举。在此之前,部门王朝和海洋系列不得不介入“价钱战”,急需要品牌溢价高的产物提升整体利润水平。事实上,比亚迪能够维持较为稳固的业绩,也与其单车利润不停提升有关。财报显示,比亚迪一季度毛利率为17.86%,同比增进5.46个百分点;净利率为3.64%,同比增进2.28个百分点。
此外,祥瑞汽车推出银河系列,长城汽车不停对魏牌举行改造调整,奇瑞星途推出全新新能源汽车品牌iCAR。同时,东风岚图、上汽智己等高端新能源品牌延续发力,广汽埃安、哪吒汽车推出电动超跑等高端车型,这些均是自主品牌希望提升盈利水平的主要行动。
在“软件界说汽车”时代,海内车企也在探索软件赚钱的新路径,自动驾驶付费服务有望成车企收入和利润的新增进点,小鹏XPILOT、蔚来NAD等软件订阅机制被越来越多的车企应用到驾驶辅助或自动驾驶服务方面。但该模式在海内能否走通仍有不确定性。
总体而言,在车市“价钱战”何时竣事还不能确定的情形下,海内车企尤其是希望尽快实现盈利的新造车企业,若何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储存战斗实力已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