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拼多多卷起电商全球大战-国际期货

拼多多的出海征途延续推进。

4月份,其跨境电商品牌TEMU正式上岸欧洲多国。上线英国两天后,TEMU又同时上线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此前,TEMU已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正式上线。

TEMU的触角至此已伸向全球近一半的电商市场,营业笼罩外洋四个大洲、十个国家,而这距离拼多多正式出海仅过了7个多月。

据移动智能公司Sensor Tower讲述,停止3月26日的一个月中,TEMU已经成为美国应用程序商铺中下载量*的应用(仅统计苹果和谷歌官方的App商铺)。在美国的免费购物应用排行榜上已经霸榜170天,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个数据划分是120天、20天和39天。

此外,TEMU的复购率现在已经到达10%左右,每笔生意的金额约为25美元。

视线转回海内,阿里和京东正不停推动内部转变和营业重组,而拼多多在海内的营业则已趋于稳固,除了优化多多买菜和进军内陆生涯服务领域,基本没有太多新动作。跨境电商、外洋市场将成为其未来多年的营业重心。

需求端,在疫情的助推下,全球消费需求加速转往线上。同时,外洋通货膨胀延续,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供应端,海内日趋饱和的电商市场,让成熟的中低端供应链产能积压,工厂亟需找到新的市场释放产能。先于拼多多趟出外洋电商路径的跨境品牌SHEIN,依赖的就是柔性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性价比的产物。在保持低库存的情形下,它能源源不停地向外洋市场输出新品,去年净利润已靠近10亿美元。

TikTok也很重视跨境电商。以东南亚为起点扩张至西欧,在北美站稳脚跟后,TikTok Shop下一站还将进军西班牙。此外,以亚马逊为首的老牌跨境电商平台也在一再调整营业模式,意图吸引更多卖家入局,改善放缓的增进。

拼多多的出海正逢其时,新一轮的电商大战,战场已经扩展到全球。

1、战略一以贯之

拼多多的“战术”可能不停转变,但它的“战略”从没变过。

由于上线时间不长,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跨境营业,拼多多并未在年报中过多提及,但线上营销用度增进了56%,照样让我们窥见了拼多多在TEMU上的大手笔投入。

上线以来,TEMU以拼多多模式打击美国零售市场,一方面在沿袭低价模式的基础上效法SHEIN,专注性价比并聚焦女装品类,另一方面以烧钱津贴 社交裂变营销双管齐下,推出1分钱包邮专区、推荐奖励等政策拉新获客。同时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投放大量广告。仅在超级碗上就买下价值一亿美元的60秒广告。

大量的优惠,能让TEMU短时间内争取用户,但高居不下的营销成本却成了必须的投入。在投入期事后是否能尽可能留存用户——也就是这些营销成本是否可以缔造耐久价值,将成为拼多多治理层必须思量的问题。

另外,TEMU接纳的三段式物流,也将带来更高的配送成本(*段为海内商家将商品运至广州仓,用度在3.5元/单;第二段为广州仓发往美国,平均用度在15美元;第三段为美海内陆仓发至用户收货地址,平均用度在9-15美元/单),这部门成本占货款总数比重到达了40%-50%。

但背靠拼多多的TEMU短期内不必为此郁闷,2022年9月,TEMU刚在美国上线时,拼多多财政副总裁刘珺就曾在财报会上示意,TEMU不受财政指标驱动。也就是说,TEMU早期为了起量,投入可以不计成本。从拼多多现在的体量和营收来看,实现这一点并不难题。

而拼多多在多年谋划中积累的跨越1100万家供应商,自2015年以来培育孵化了1000多个工厂品牌(其中不乏天下着名品牌的供应商),也让TEMU拥有了稳固的货源。

总结起来,拼多多的战略一直是低价 高转化,依仗的正是供应商直采和营销投入。

此外,为留存现有用户,TEMU主打的是和早期拼多多相似的大幅折扣。用户往往可以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全品类50%-90%折扣商品的链接。现在这套战略也被复制到了外洋市场。

2、内卷不停加剧

北美电商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

北美市场一直是中国跨境电商的主阵地。Statista数据显示,2022年北美电商市场收入达1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凭证展望,2022年到2026年间,北美区域的电商市场将保持15%的增进率,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到达1.8万亿美元。

亚马逊、eBay和Shopify是北美市场的头部平台,但大量的自力站也占有着市场空间。电商渠道涣散化和碎片化,使其耐久以来出现“人找货”的模式,以TEMU、SHEIN为代表的“货找人”的一站式平台,为北美主顾提供了低价网购的新选择。

方糖星球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使 轮融资,新宜资本、凯辉基金出手

极大施展供应链优势的出海新范式,也让更多海内互联网公司看到了跨境电商的新时机。

裁员重组营业、自建物流中央后,TikTok Shop也在去年11月正式开放美国站点。为了加速美国电商营业的成型,TikTok更是在美国自建了物流中央,试图缔造一个可以挑战亚马逊的供应链系统。

增进放缓的SHEIN也没有松懈,一方面不停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则试图探寻多元化的生长模式计谋。在原有的自力站框架上向第三方平台模式靠拢。平台化以后,SHEIN将突破现有的泛快时尚品类局限。

新玩家延续进场,老玩家的职位也难以撼动。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公布的2021年数据,亚马逊延续占有美国电商市场的约40%份额,而排名第二的沃尔玛只占了13%。

为吸引更多卖家入场,亚马逊也在调整,推出一系列利好卖家的政策。新卖家在亚马逊平台可获得入门大礼包,享受品牌、物流和促销优惠券等权益。沃尔玛也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披露,其美国市场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进了27%。

疫情后,随着中国跨境卖家数目骤增,行业竞争愈加猛烈。疫情初期的大量铺货后遗症最先展现,为缓解积压的库存,大部门卖家会选择低价处置商品。再加上介入进来的工厂卖家不停增添,整个行业的内卷正在加剧。

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入局,北美电商赛道将会愈发拥挤,行业内卷也将延续加剧。

3、双方面风险

拼多多出海看似一片坦途,但并非毫无风险。

潜在的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海内的谋划惯性,以及外洋的未知风险。

海内的谋划惯性,指的是拼多多通过不停挤压商品的利润空间,来换取更大的销售额和自身的利润,退换货政策上也耐久偏向消费者,这让一众商家耐久承压。拼多多的入驻门槛虽然很低,然则能留下来的门槛现实异常高,只有那些具备*的供应链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商家可以耐久在此存活。

拼多多不停试探商家的底线,商家的积怨已成隐患,犹如滚雪球一样平常——问题在海内已有小局限发作。可以预见的是,TEMU在外洋也将继续这一模式,响应的潜在风险也将延续。

平台外部,跨境电商行业低利润周期仍在延续。据不完全统计,14家A股上市的跨境电商企业中近80%在2022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业绩增进,但受外洋消费市场大环境影响,部门企业泛起增收不增利的情形。

外部问题上,北美电商虽有大片市场可供开垦,同时也是政策限制与风险相当多的区域。

华为曾因种种缘故原由退出北美市场,近期,TikTok也因数据平安问题遭到了来自美国各地政府差异水平的封杀。TEMU虽尚处早期起步阶段,但外部营商环境中的不能控风险依然存在。

此外,西欧国家对ESG相关事项的重视,也让跨境电商平台们处在随时可能被羁系的田地。

对于拼多多来说,外洋电商市场远不像2015年的中国电商市场那样完善。客场作战生意周期长、反馈周期也长,再加上差其余用户心理和营商环境,面临未知与高度不确定,拼多多只能运用海内市场积累的履历,不停去新市场去试探另一种底线。

换句话说,未知,才是TEMU面临的*风险。

4、写在最后

跨境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一个以制造业为基本,且极端重视价钱的行业。

受益于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和盈利,低价让中国制造横行外洋市场,同时也给了跨境电商模式以新的时机——当全球消费者受困于通货膨胀的烦恼时,新鲜问世的、全是低价商品还管送货的购物APP,一定是*吸引力的。

岂论怎么剖析,TEMU受到外洋消费者的迎接都是一定的。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经常存在着根个性的、无法和谐的矛盾。海内的供应商们是否能扛得起受得了这种低价,将在何时反抗,代表外洋企业利益的外洋政策层和羁系层,是否受到了这种低价推销,将在何时睁开还击,都不得而知。

这也就形成了拼多多/TEMU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这是时机与风险的一体两面,是其海量投资是否能换来商业上最终乐成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