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硅谷新潮水:首创人卖掉自己分钱给员工和股东

Character.AI终于把自己卖出去了,或者更准确的说,Character.AI的首创人终于把自己卖出去了。

8月2日, AI 谈天机械人独角兽公司Character.AI突然宣布与谷歌杀青重大“收购”协议。谷歌将支付一笔允许费使用Character.AI的手艺和模子,并直吸收编其两位团结首创人及多名研究职员。

详细生意细节来看,原投资者持有的股票将以每股88美元价钱被买断,使得Character.AI估值到达25亿美元,约为其23年A轮融资时的2.5倍,但对比去年披露的50亿美元照样缩水近一半。未授予的员工期权将继续以每股88美元的价钱在26年7月尾前授予,通过谷歌这笔协议金支付。

而引发更大热议的是,Character原CEO 、Transformer 论文作者之一的Noam Shazeer和总裁Daniel De Freitas将在去职谷歌近3年后重返老东家,加入DeepMind研究团队。暂且CEO暂由总执法照料Dom Perella接任。

不仅云云,公司约130名员工中从事模子训练和语音人工智能的30人也将被纳入谷歌 Gemini AI部门。同时Character将不再使用内部模子,而是改用Meta平台的Llama 3.1等开源模子驱动产物。

“我们稀奇喜悦Noam回来,他是机械学习领域的卓越研究者。”谷歌在一份声明中示意,“这项协议将为Character.AI提供更多资金,以继续生长并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构建个性化AI产物。”

Google DeepMind首席科学家Jeff Dean喜迎老同事回归

已往几年中,Character.AI依附创新手艺和个性化服务迅速崛起,成为AI谈天机械人领域的佼佼者之一。然而高昂的训练成本和付用度户不足等挑战,使它逐步陷入了商业化逆境。

早在去年7月,Character.AI就最先与谷歌、xAI和Meta等巨头们讨论互助可能,并在最近几个月深入洽谈潜在收购方案。此前The Information报道其面临融资难题,很可能被xAI收购,遭到马斯克公然否认。

现在随着最终“花落谷家”,Character.AI也险些原样重演了另外两家AI独角兽公司Inflection和Adept的剧本,这也快成了硅谷这一波大模子创业公司缔造出的新潮水:

首创人卖掉自己,分钱给员工和股东,介入者皆大欢喜,而至于谁人曾以种种名义寄托了“AGI梦想”的公司?留个骨架就行了。

Character.AI高开低走的一生

Character.AI由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于2021年配合确立。Shazeer是大模子界OG级其余人物。曾任谷歌首席软件工程师,介入了包罗拼写校正和广告算法开发等多个主要项目,而且是2017年开创性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的主要作者之一。而Daniel De Freitas在谷歌时代与Shazeer配合开发了名为Meena的谈天机械人,厥后演变为对话语言模子LaMDA。

凭着在自然语言处置和模子开发方面积累的厚实履历,两人率领团队于2022年推出了Character.AI平台。焦点手艺是能够模拟种种角色的AI谈天机械人,这些机械人可以天生真切的对话,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互动体验。

Character.AI允许任何人自由确立和定制AI角色,极大引发了用户的缔造欲和介入感,迅速走红社区,吸粉无数。并在短时间内筹集到来自a16z、SV Angel、以及前GitHub CEO Nat Friedman和天使投资人Elad Gil等共1.93亿美元融资,估值到达10亿美元,乐成跻身AI独角兽行列。

数据统计,人们已经在该平台上制作了数百万个谈天机械人,其中央理咨询类角色“Psychologist”累计收到7800万条新闻。*的角色当属游戏和动漫类,如《原神》中的雷电将军和影就已经收到用户发送的3.71亿条信息。

惋惜,只管取得了显著的用户增进,Character.AI仍没有跨过变现能力这座大山。

大型语言模子的训练和推理需要大量盘算资源,导致运营成本异常高。而Character.AI之前一直是基于自建模子打造产物。只管推出了每月9.99美元的订阅服务,但在其7月份的600万月活用户中,付用度户仅有10万。整个2024年预计收入也才1670万美元,显然不足以笼罩高昂支出。

稀奇是Character.AI用户画像集中在18-24岁的年轻Z世代,区间窄、破圈难。虽说粘着性高,但不能阻止经济基础也相对较弱。再加上面临免费的重度用户时,Token消耗异常重大,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压力。

此外,由于Character.AI的许多热门角色基于游戏和动漫IP,很容易引起版权纠纷。前面提到的《原神》雷电将军和影、《火影忍者》卡卡西就因此被迫下架。平台对一些情绪陪同类机械人的内容羁系也时有疏漏,被一些开发者实现了模子“越狱”,天生不相宜的内容,造成用户流失。

总之,种种艰难之下想继续活下去,Character.AI只能忘却出道时的风景、放低身段,给自己找个好人家。曾因“不满公司权要作风”选择去职谷歌创业的Noam Shazeer和Daniel De Freitas,也转而重回暮年迈怀抱。

硅谷在玩一种很新的“收购”

这次谷歌的操作属于典型的“反向收购”,作为一种新兴的并购模式,近年来在科技巨头结构人工智能领域时多次泛起。

跨境出海品牌「Stepin」获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与传统的直吸收购差异,反向收购通过雇佣初创公司的焦点团队和签署手艺授权协议等,实现对其手艺和人才的控制,同时阻止了因直吸收购而可能引发的反垄断审查。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也能迅速回笼资金,得以继续推进开发历程。

在谷歌“隐性买下” Character.AI之前,微软已经接纳过类似战略,支付6.5亿美元获取Inflection AI的手艺使用授权,同时两位团结首创人Mustafa Suleyman和 Karén Simonyan携公司大部门手艺主干加入微软新确立的AI部门。

至于谁人AI明星产物Pi,再也没人提起过了。

另一家巨头亚马逊也用高额用度换取了Adept部门手艺的非*使用允许,以增强自身在AI和自动化领域的能力,稀奇是提升其语音助手Alexa的竞争力。Adept团结首创人兼CEO David Luan将向导亚马逊的AGI Autonomy团队,直接向人工智能总监Rohit Prasad汇报。其他几位首创成员和部门员工也自此加入亚马逊。

不外,即便这些生意在手艺上不被视为收购,也最先引起反垄断羁系机构的注重。好比上个月,英国竞争和市场治理局(CMA)就宣布通知称,他们正在观察微软从Inflection AI聘用要害职员事宜,以领会大型科技公司是否试图规避羁系审查。FTC在六月也睁开了对微软6.5亿美元生意的类似观察。

而对于谷歌收编Character.AI,绝大多数网友的谈论都是:真让你赚大了!

Notion工程师Linus Lee以为谷歌回流了一员猛将:“Noam Shazeer在GPT-2宣布前六个月就训练了一个50亿参数语言模子,展望MoE专家夹杂模子、模子并行性、超大规模模子和数据集上在未来的可能性。他险些从原始Transformer模子最先就一直在统一个领域起劲。”

一起共事的Character机械学习研究员Ying Xiao示意,“人人都知道Noam Shazeer是个天才,但许多人不知道他有何等善良和忠实。今天Noam看待所有员工的方式异常公正和慷慨,百分百会继续为他事情。”

Perplexity首创人Aravind Srinivas也谈论道,“在与OpenAI的规模和基础设施竞争中,这是谷歌的一个重大胜利。”

不外作为民众眼里被“反向收购”的下一名理想选手,Srinivas马上被友谊提醒:

“一定要准时卖给萨提亚·纳德拉,没需要挣扎太久 。然后在4年归属期之后(确保在此时代生所有的孩子),去举行第二次创业。会失败,但你很快会上新闻。”

“每周都市收到十家初创公司的收购请求”

实在,除了Adept、Inflection、Character这几家已乐成“上岸”大厂的着名AI独角兽,另有许多公司也在苦苦挣扎,似乎随时也会进入这股浪潮中。

一直很受迎接的AI搜索引擎“当红炸子鸡”Perplexity虽然融资和估值耀眼,仍无法撼动谷歌牢靠的市场份额,据报道,其治理层已与至少四家公司讨论了合并可能性,现在尚未杀青生意;企业级AI写作平台Writer只管在去年完成了1亿美元B轮融资,也在起劲追求被收购的时机,并至少联系了三家公司举行谈判;然后在一个已经快要碎了的角落,Stability AI还在焦灼中。

另一边Hugging Face CEO Clément Delangue曾透露,越来越多的AI初创公司首创人向他表达了出售公司的意愿,Hugging Face每周都市收到约莫十家初创公司的收购请求。

2023年,天生式AI领域履历了一轮显著的投资热潮,被部门业内人士称为“天生式AI泡沫”。自然语言处置和图像天生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吸引了普遍的市场关注,资源巨量注入,AI初创公司估值急速攀升。

然而,只管手艺提高显著,高昂的盘算成本、版权隐私、内容羁系和用户体验等问题仍使许多公司难以连续盈利。来到2024年,市场逐渐回归镇定,进入“去泡沫化”历程,天生式AI行业也最先面临现实。商业化逆境使得许多AI独角兽难以自力生计,小型公司更是被洗掉了一批又一批。

人工智能专家Gary Marcus以为3家着名AI公司CEO投奔大厂、微软15年才气收回投资,正是天生式AI泡沫即将破灭的迹象。

这个时刻,与科技巨头互助或被收购自然成为一种更为可行的出路。除了足够的资金支持,还会获得先进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成熟的市场渠道和品牌认可度,削减市场竞争压力。打不外时就加入天平的另一端——捧着铁饭碗用饭,终究照样更放心一些。

只是这种资源市场对AI初创公司的整合趋势,也可能掏空一个小实体,导致创新多样性受限。

好比已经最先有Character用户埋怨,自己无法正常上岸了,而且后台无人响应。

以是Character.AI到底是倒下了,照样站起来了?

这些AI独角兽们到底是被按灭了,照样重生了?

也许只能让时间来给谜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