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蕉下人事地震,「轻量化户外」的故事还能说多

克日,因裁员风浪,上市未果幽静两年的蕉下,重回民众视野。

回首蕉下的生长历程,其焦点在于两个词,其一是起身时结构的“防晒”,其二是袭击上市时提出的“轻量化户外”。

袭击IPO是蕉下的转折点,在那之前,蕉下依附一把防晒小黑伞,乐成将防晒领域推向了新的高度,自身也成为了那一批新消费品牌当中的佼佼者。

就当所有人都以为蕉下要袭击“防晒*股”时,其在招股书中却意外提到了另一个看法——“都会户外*股”,随后几个月,蕉下顺势引出了新看法——轻量化户外。

都会、轻量化,蕉下想要在户外市场切割出新赛道的意图颇为显著,它瞄准的并非专业户外用户,而是都会内外短途徒步的轻户外人群,由此蕉下在定位上便与始祖鸟、北面、骆驼等传统户外品牌有所区隔。

从防晒切入户外通情达理,两者具有消费场景的共通性,且皆是真实存在的需求,但从“大户外”切出“轻户外”,却显得耐人寻味。

“轻户外”是否真实存在?

反映在产物上,与传统的“专业户外”事实有多大差异?

这种差异能否支持起一个自力品类不停发展?

除了蕉下,“轻户外”看法另有谁在买单?

……

这些都在拷问着还未乐成上市的蕉下,而承载这些拷问的正是此次遭难的品牌部门。

01 幽静的蕉下,背锅的品牌

作为新消费的代表,蕉下仍自带流量属性,裁员新闻被曝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

先是有媒体报道,蕉下已将品牌部门完全裁撤,其中公关部门员工已经所有去职,市场部并入了销售部门,且有多名去职员工证实了此事。

面临铺天盖地的报道,蕉下并未立刻作出回应,反而是客服热线接线员向媒体示意,现在公司运营一切正常,前述调整属于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和升级。

“现在公司的公关都还在,新确立的部门叫作‘公共事务部’,正在陆续招聘相关岗位的职员。”

8月16日,蕉下相关认真人最先正面回应此事,并称“裁员新闻不实,属于正凡人事调整,现在运营一切正常,7、8月份蕉下公关及品牌岗也正在招聘。”

“BOSS直聘”显示,蕉下仍在招聘公共关系专家,该职位要求应聘者有3-5年履历,开出的薪资为“18-26K·13薪”。

此外,另有内部人士进一步提及,蕉下CMO果小也已去职,后者曾任阿芙精油市场认真人和泡泡玛特CMO,其于2022年4月加入蕉下,那也是蕉下首次递交招股书的时间。

然而蕉下IPO之路相当不顺遂,2022年4月递表后,同年10月再度递表,然后就杳无音讯,因此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蕉下拿品牌部门“开刀”,或许与IPO未果有关。

除了IPO失利,关于裁员的另一个注释是降本增效。

往后前递交的招股书来看,蕉下是典型的“重营销轻研发”,2019年到2021年,蕉下广告和营销开支划分为3700万元、1.2亿元和5.86亿元,在营收中的占比划分为9.6%、15.0%及24.4%。

近两年的用度不得而知,但2023年提出“轻量化户外”看法后,蕉下的营销热度连续不减,先是以《惊蛰令》《所有的太阳》《简朴爱》——蕉下三部曲先声夺人,后又签约周杰伦和杨幂两大顶流作为代言人,连续为“轻量化户外”看法打造热度。

高额的营销投入下,蕉下烧掉的钱不在少数。招股书提到,只管蕉下2021年的毛利率高达59%,但净利率只有5.6%。2019年至2021年,经调整后净利润划分为0.2亿元、0.4亿元、1.4亿元。

另一方面,已往几年户外市场景心胸颇高,无论是始祖鸟、北面、骆驼等传统玩家,照样安踏、李宁、特步等运动鞋服巨头,都想在户外市场分一杯羹,防晒起身的蕉下想要占领消费者心智并不容易。

当高额的投入因猛烈的市场竞争而难以换回企业想要的成就,作为成本中央的品牌部门遭遇“洒泪斩马谡”的运气或许也只是早晚之事。

02 把户外“做轻”

只管无法确认果小是否已经去职,但作为蕉下CMO,品牌部门此次的人事地震,无疑将他推向了风口浪尖。

果小加入蕉下后并未“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之后的泰半年内他都鲜有动作,于他而言,在还没有足够领会蕉下待解决的问题时贸然谈“变”不适时宜。

但他并非没有思索,据媒体那时报道,早在加入蕉下之前,果小就与首创人杀青了共识,也就是厥后提出的“轻量化户外”的看法设想。

蕉下在依附“防晒小黑伞”杀出市场后,早早预判到单一品类的局限性,在冲刺IPO前,就已经开启了多元化品类的扩张。

招股书中,蕉下提到其产物专为具备休闲社交属性的非竞技运动及户外流动场景设计,包罗都会生涯、休闲运动、旅行度假、踏青远足、细腻露营等。

上海争夺「亚洲演艺之都」

但只靠扩大产物线远远不够,更主要的是若何让消费者感受到产物线背后所转达的品牌理念,入职蕉下后,果小曾在采访中提到:

“那时他们给我先容蕉下的产物说种种手艺,防晒、防水、耐磨、专利……我就说了一句手艺沉淀这么好,但人人都以为你只是个卖防晒的,太惋惜了。”

蕉下的症结在于缺乏一个明确的“标签”匹配厚实的产物线,于是,果小将招股书中提到的种种消费场景凝练成一个要害词——“轻量化户外”。

蕉下以为,传统的户外市场是由专业户外品牌界说的,它们激励人们逾越自我、挑战极限,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些词“太繁重”,对应的装备也太“超配”。

蕉下想做的是将户外拉下“神坛”,在专业户外市场外另辟一条轻户外市场,不强调挑战极限、突破自我;不用爬山、探险、远足;也无需太过专业的装备。

简朴来说,“轻量化户外”就是在户外轻松地感受生涯。

在蕉下看来,消费者自然具有对户外的憧憬,因此无需过多的市场教育,更应该做的是降低消费者去户外的门槛,系统化解决民众走向户外的痛点。

由此,蕉下的产物开发、营销战略等一系列战略路径都变得清晰可感:一是产物装备,二是组织园地渠道,三是内容服务。

在产物上,蕉下围绕“轻量化户外”涉足的场景做了多元化的产物开发,试图突破季节和人群限制,让户外属性在产物层面变得加倍落地。

另外,蕉下瞄准的是80%的轻户外人群,因此在产物开发上,蕉下没有用仿传统户外品牌对*参数的追逐,“它追求的是以合适的价钱,提供合适的功效,给更多人带来合适的解决方案,合适比*更主要。”果小曾说道。

配合产物的推广,蕉下还涉足了户外营地的开发以及户外社群的组织。由此,蕉下通过“产物 流动 内容”组合拳为轻户外用户提供户外需求的解决方案,而不仅是“户外产物”,在DTC模式下,蕉下也能与用户确立深度情绪链接,沉淀品牌资产。

对于“轻量化户外”战略的功效,果小曾提到,希望未来5-10年,80%人去户外就会想到蕉下,“不管是从身心愉悦,照样从身体康健的角度来说,我都以为在做一件影响许多人生涯习惯的事。”

03 留给“轻户外”的生计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在蕉下的界说中,“轻量化户外”并非传统户外市场的一个垂直赛道,而是与之并行。换而言之,蕉下以为,当“轻量化看法”被提出,户外市场便被一分为二,一头是专业户外,一头是以自己为代表的轻户外。

不得不说,蕉下的品类创新思绪简直颇具巧思,它打破了许多新消费品牌从大赛道中切中垂直赛道的固有思绪,而是另辟蹊径,重新走出另一条平行线。

对曾先后供职于阿芙精油、泡泡玛特和蕉下的果小而言,其能力即是将小众生意做得通俗化,精油之于护肤,盲盒之于潮玩,防晒之于户外,概莫如是。

在他看来,户外自己就具备通俗化潜力,而已往以始祖鸟、猛犸象、攀山鼠、北面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将户外市场做得过于专业,令人望而却步,这也给轻户外留下足够的补位空间。

“轻量化户外是一个全新市场,它的潜力远大于那些专业品牌的‘户外市场’,80%的人需要的是一个能出去休闲放松、能社交的场景。”

为了强化“轻量化户外”看法的合理性,蕉下在2023年还团结艾瑞咨询宣布了《轻量化户外行业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当前中国轻量化户外人群已达5亿,未来有望扩大至7.3亿,将成为拉动非户外人群转化的主要抓手。

一切似乎都很合理,蕉下重新界说了市场,找到了差异化的要害,也顺应新理念从产物、流动和内容多个层面打出了组合拳。

若一切都按预先推演的节奏来,果小当初提出的“未来5-10年,80%的人去户外就想到蕉下”的愿景未必只是愿景。

但现实上,从这两年户外市场的转变来看,蕉下离占领80%消费者的品类心智这一目的另有一段距离。

一方面,传统户外市场已经有了明确的高中低端分野,高端如始祖鸟、猛犸象,中高端如哥伦比亚、北面、凯乐石,低端亦有骆驼、迪卡侬。

另一方面,李宁、安踏、特步等运动鞋服品牌近几年也纷纷抢滩户外市场,蕉下想在众星云集的户外市场成为一种代表、一个符号、一个标签,难度可想而知。

更况且,在蕉下提出“轻量化户外”看法前,户外市场随同着疫情的影响,在中国也刚刚进入新一轮发作期。对年轻人而言,户外自己照样新事物,此时再提一个细分看法显得不适时宜。

事实上,直到今天,市场对“轻量化户外”的明白可能还存在一定争议,好比艾瑞咨询《2023年中国户外运动鞋服行业研究讲述:静待黎明》中,将蕉下与FILA、耐克、科隆、彪马等品牌归在了“轻户外”一类,后者身上运动鞋服的品类标签加倍显著。

与此同时,蕉下还面临着猛烈的白牌竞争,从招股书来看,蕉下“重营销轻研发”的弊病显著,所谓专利大多是外观专利而非发现专利,这也导致蕉下产物容易被更廉价的白牌模拟。

以是在产物端,不卷参数、不做*产物的蕉下,品牌溢价上不及专业户外,但价钱上又难敌通俗白牌,卡在中央上不去下不来。

04 结语

提出“轻量化户外”的蕉下,曾梦想用5-10年,成为绝大多数人心中的户外代名词。但仅已往一年半,推出“轻量化户外”看法的CMO,包罗背后为此看法付诸实践的品牌、公关、市场等职能部门悉数“遭殃”。

*值得庆幸的是,蕉下至少成为了“轻量化户外”的代名词,可这条赛道似乎也没有别人。

纵观整个市场,极星汽车、觅光美容仪等品牌营业部门相继被爆出被裁撤的新闻,但品牌部被撤掉,不意味着住手流传,相反,在消费不停分层的环境下,抓牢焦点消费群体、强化品牌形象、塑造品牌价值更为主要。

当短暂的社交热度难以转化为耐久的忠实度,新消费品牌们的每一步都是确定未来走向的要害,现在又要思索,故事该若何继续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