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上市突破千亿市值,寒武纪凭什么?
提供XR虚拟演唱会解决方案,Lategra获新一轮融资
寒武纪已经一扫先前的「阴霾」。
7 月初,寒武纪在科创板的发行价确定为 64.39 元/股(人民币,下同),募资金额预计为 25.82 亿元,低于招股书中披露的 28.01 亿元金额、市值 280 亿。而与寒武纪同期一起在科创板 IPO 的中芯国际,无论是募资规模,还是超额认购均超出了预期。
就在大家认为寒武纪上市时机不利,市场表现反响平平时,7 月 20 日,寒武纪迎来了「高光」时刻。寒武纪正式登陆科创板后,其股价大涨 234.24%,市值破千亿。截至当日中午,其股价依然在小幅度攀升,徘徊在 215.9 元左右。
寒武纪自今年 3 月 26 日向科创板递交招股书后,一直备受业界关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受理,到经历第一次、第二次问询,顺利过会、上市,寒武纪仅用了 45 天。一方面,寒武纪是国内为数不多的 AI 芯片明星创业企业,在 AI 第三次浪潮兴起、芯片自主的时代背景下诞生,恰逢其时;另一方面,寒武纪正式「出道」便头顶华为的光环,并且,团队核心骨干来自中科院,可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
2019 年起,寒武纪开始转型,一边,试图摆脱对大客户华为的依赖,一边,加大研发力度,向云端、边缘端布局。但寒武纪能否转型成功,迎来真正意义上的「蜕变」,支撑起当前的千亿估值还需要打一个问号。
从终端转战云端
寒武纪由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于 2016 年 3 月,在北京中关村注册创立。哥哥陈云霁、弟弟陈天石求学轨迹高度重合,均以中科大少年班为起点,开启硕士、博士的科研之路,毕业后留在中科院龙芯课题组,继续从事科研工作。
而最早提出将 AI 与通用芯片结合想法的是弟弟陈天石。2012 年,二人的神经网络芯片处理器项目开启,两年后,深度学习处理器相关论文获得国际会议学术大奖。2015 年,寒武纪芯片成功流片。从项目启动,到寒武纪流片,一路走得非常顺利。
而此时,华为正秘密筹备新一代智能终端芯片,与寒武纪展开合作,顺理成章。后续,华为麒麟 970、麒麟 980 均采用了寒武纪的 NPU 解决方案。
据此前寒武纪招股书披露的信息显示,2017 年至 2018 年间,寒武纪的主要营收来自于 IP 授权业务,即与华为在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之间的授权合作,且产品主要是 1A 和 1H 两款产品。两年间,该项业务占比均达到了 99% 左右。
但是,到了 2019 年,寒武纪的 IP 授权业务营收出现大幅度「缩水」,从之前的 99%,一路跌到 15.49%。原因是,寒武纪的大客户华为开始自研 AI 芯片,包揽云管端每个层面。这意味着,寒武纪不仅失去了最大的客户、主要的营收来源,还将与之前的大客户在相同的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
而 2019 年也是寒武纪转型的关键一年,寒武纪正式云边端一体化发展。2018 年,寒武纪发布思元 100(MLU100)芯片以及云端智能加速卡后,2019 年,寒武纪的步伐明显加快了,连推思元 270(MLU270)、思元 290(MLU290)两款芯片,以及思元 220(MLU220)芯片及边缘智能加速卡,还进一步推出适用于所有芯片和处理器产品的软件开发平台 Cambricon Neuware。终端智能处理器 IP 的重要性断崖式下滑,云、边缘、软件成为寒武纪的主攻方向。
寒武纪的「求生欲」强烈,在极短的周期内完成了云边端的一体化布局。
但是,寒武纪依然没有摆脱客户高度集中的业务「陷阱」。
寒武纪招股书显示,与珠海横琴新区相关联的业务营收占比高达 61%。此外,2019 年既是寒武纪营收最多的一年,也是亏损最深的一年。业务转型和不断加大的研发投入是,寒武纪营收增长抵不过业务亏损的主要原因。
影院归来首日,票房超350万:赔本攒人气
同时,与同期上市的中芯国际相比,寒武纪年年亏损,且所处赛道更加复杂。
云端是寒武纪的未来吗?
「寒武纪已经失去了大客户华为,之后的营收会怎样还没有明确方向。另外,寒武纪是芯片设计行业,而中芯国际属于芯片代工,寒武纪与中芯国际在重叠的窗口募资。且寒武纪是第一个以不盈利方式上市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募集资金的表现。」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对极客公园(ID:geekpark)说。
因而,寒武纪市值突破千亿只是暂时性的,其千亿市值是否可持续,则取决于新业务的发展空间。
寒武纪所处的赛道与 X86 CPU 为核心的通用计算集群不同,寒武纪主要是以 AI 人工智能为核心,主要解决 AI 方面的计算需求,且在 AI 之外不能替代 X86 CPU。
此外,寒武纪的赛道竞争极为激烈,既有来自巨头的倾轧,又有来自类似创业公司的同质化比拼。「寒武纪所处的赛道的确是一个巨头玩的赛道,投入巨大,非常艰难。」芯谋研究徐可也这样认为。
寒武纪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 GPU 领域的英伟达,以及亚马逊 AWS、谷歌 TPU、阿里巴巴含光 800、华为 Ascend 910、Ascend 910 等云计算巨头,还有腾讯连投三轮的 AI 芯片创业公司燧原科技。
英伟达占据了全球大部分 AI 云端芯片市场,其在 AI 芯片领域软件 硬件的「寡头」优势明显。寒武纪与亚马逊 AWS Inferentia、阿里巴巴含光 800、华为 Ascend 910、Ascend 910 等云巨头的芯片同属于一个类型,即 ASIC 芯片。
目前,云巨头纷纷自研 AI 芯片寻求 AI 芯片更高的「话语权」,摆脱对英伟达、英特尔的依赖。在云巨头试图自给自足的大趋势下,寒武纪很难将同类型 AI 芯片售卖给云巨头。相反,第三方独立中小型云计算企业,以及政府部门 AI 芯片国产化替代或许是寒武纪的主要市场。
不久前,青云与寒武纪就拓展边缘计算、AI、IoT 达成合作,助青云打造「云 边 芯」一体的智能平台。此外,寒武纪为珠海市横琴新区管理委员会商务局提供了智能加速卡产品。
寒武纪在回复上交所问询时提及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的可持续性,「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公司将面向重点城市数据中心、科研院所和行业客户推广已经建成的智能计算集群系统示范项目。公司云、边、端三条产品线布局完整,业务的开展和持续经营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综上,公司不存在营业收入不可持续的问题。」
公司的回复印证了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的面向客户,以及未来押注云边端产品线。
芯谋研究徐可也表示,寒武纪如有优势,主要体现在相较于巨头更加专注,另外,云端 AI 芯片国产替代的需求很大。
当然,寒武纪的劣势也比较明显,研发人员 680 人,三年研发资金累计 1.16 亿美元,不足英伟达等芯片巨头的一个零头。同时,当前寒武纪高达千亿的估值,也让未来想收编其的巨头望而生畏。
寒武纪陈天石曾说过,云端芯片是寒武纪的里程碑,是寒武纪创业征程的新起点。同样,寒武纪成功上市,市值破千亿也只是故事的开始,当资本的狂热褪去,寒武纪如何在这个拥挤的赛道坚持下去,才是急需要破解的难题。
TCL电子战略投资蛋贝科技,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下一篇:寒武纪被高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