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携程回港,二次上市潮水已变
距离四君子会首,携程正式确立,22年已往了;距离携程在纳斯达克乐成上市,创下纳斯达克三年来开盘首日涨幅最高纪录,18年已往了。
多年后的今天,携程又一次敲响了上市钟。携程团结首创人兼董事局主席梁建章、CEO孙洁以及多位岁数、国籍、语言各不相同用户代表配合上台鸣锣,携程港股开盘涨4.85%,市值为1778亿港元。
携程是近一个月以来第三家回归港股的明星中概股,不外,其收获的市场反馈与百度、B站相比截然差异。
招股阶段,百度、B站香港果然发售划分获得112倍、173倍超购认购,相比起来携程果然发售阶段只获得了17.78倍认购。情形在今天泛起了反转——上市首日,百度、B站都遭遇了开盘破发的尴尬场景,但携程则以4.85%的涨幅平稳开局。
市场的差异反映似乎说明,随着环境的转变、上市企业梯队的转变,从去年最先格外火热的二次上市观点股,正在被重新审阅。
市场情绪心照不宣
围绕“二次上市”这一话题,「资源侦探」对话了多位剖析师与机构投资者,只管人人各有态度,但焦点看法异常一致——二次上市是特殊时间点的选择,增添一个上市地,拓宽投资人的基础池,但它并非万能药,不能改变公司基本面。
对于携程自身,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作用,不外业绩已经逐步回升。
凭证携程财报,2020年携程GMV为3950亿元,净营业收入为183亿元,整年净亏损到达32亿元。不外每季度的业绩下滑幅度在不停收窄,2020年Q4携程营收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流程。进入2021年,携程加速回血,清明假期总预订量同比增进300%,多项营业的增速甚至逾越2019年同期水平。
值得注重的是,旅游业反弹的曙光之下,携程美股股价已经冲上高点。2021年3月,携程股价最高破44美元,险些与2019年同期持平,相较2020年疫情最严重时翻了一番。
携程股价走势图,图源雪球
美股的股价走势触底反弹,但香港投资者却没有那么买账。外部缘故原由在于,在履历了一整年的二次上市浪潮之后,履历了百度、B站的接连破发之后,港股投资者们对打新二次上市中概股接纳了更稳重的态度。
此前,百度、B站的破发确实与其“二次上市”的身份慎密相关,富途投研团队卖力人告诉「资源侦探」,通常二次上市企业会凭证美股股价做出一定比例折让后,确定港股刊行价。一个条件是,公司在两地上市后,美股ADR(存托凭证)与港股股票可以相互转换,套利机制下两个市场股价走势不会有大幅偏离。因此订价日后,凭证该企业在美股的涨跌幅,连系折让比例,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其在港股的开盘走势。
这也就可以明晰,B站的破发——B站在3月23晚公布通告确定刊行价,随后SEC宣布《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中概股应声大跌,24日B站美股股价重挫-9.71%。在美股大幅下挫的情形下,B站难逃港股黑市有跌、首日破发的运气,业内剖析师对此着实已有预期。
基于此,也就不难明晰为什么在百度、B站被疯抢之后,招股阶段投资者为什么对携程稍显冷淡。
二次上市的神奇邪术
二次上市的「带头年迈」是阿里巴巴。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以176港元在港交所主板正式上市,开盘报187港元,涨幅6.25%,市值迫近4万亿港元,逾越此前的港股之王腾讯控股。
随后,更多的中概股做出了赴港二次上市的决议。2020年六月,网易、京东前后脚于港交所挂牌,关于二次上市的讨论被推至最热潮。陆陆续续地,百胜中国、华住、宝尊等近十家中概股企业都已乐成回家。至今,市场上仍然频仍有中概股设计赴港上市的新闻传出,二次上市这一大趋势已毫无疑问地成为共识。
不能否认的是,这种特殊的“操作”确实给一些公司重新带来了高光,也给一些公司蒙上了阴影。许多问题仍然待解:统一家企业上岸两地资源市场,它的股价会有怎样的关联与错位?差异市场的估值逻辑与流动性水平同时作用,企业若何应对?事态瞬息万变,今年是否照样二次上市的好时机?机构与散户眼前,公司有怎样的差异姿态与吸引力?
华兴资源董事总司理徐晓慧告诉「资源侦探」:“二次上市一样平常公司的主要目的,一是缓解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二是拓宽投资人的base(贮备局限),企业也可以同时融资。”
去年在「资源侦探」的闭门沙龙中,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也曾提到国际形势对赴美上市的影响。“自两年前最先,针对在美中概股的杂音不停,但并未从本质上影响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从投资机构的决议历程判断,政治因素不占主要职位。”
政治之外,真正焦点的关注点着实照样落在了“钱”上。
不外,包罗百度、B站在内,大部门二次上市的企业在港刊行的股票刊行比例都不高。徐晓慧告诉「资源侦探」:“现在回归的企业市值都对照大,纵然刊行5%,融资额也都在几十亿美金,可以保障上市后有足够的流通盘支持生意需求。因此企业在没有稀奇大的融资需求下,大多选择小比例刊行,一样平常在5%以下。”
小比例刊行意味着更小的稀释效应,同时也意味着较小的融资规模。目的性上,绝大多数知足赴港二次上市条件的中概股,自己就已经是被筛选出的各赛道头部企业,并没有那么迫切的大额融资需求。
对这些企业来说,回港二次上市带来的更大收益,不在于融资引进这部门钱,更在于融资引进的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未来能延续带来更多资金。
以百度和B站为例,百度在港招股阶段获国际配售超购约10倍,B站获国际配售超购达47倍,其受机构投资者追捧水平可见一斑。
而在介入认购的机构投资者中,有许多此前不持有美股的中资投资者,这是企业二次上市时希望吸引到的。徐晓慧透露,近期不少回港二次上市企业都有吸引到许多中资投资机构的努力介入。
至于那些此前就有持仓美股的投资者,为了制止持股比例稀释也会继续买入。
另外值得注重的是,统一企业在两地市场的走势不会有太大误差,买进美股、港股带来的收益也无显著区别,但基于操盘时间、语言上的便利,中方机构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将美股ADR向港股股票转化,这一趋势在阿里巴巴回港上市时就有所验证。
“机构是不会纠结买港股照样买美股的,只有散户会纠结。”一位机构投资者告诉「资源侦探」。
而二次上市企业们瞄准的群体绝对是机构投资者。徐晓慧提到,二次上市的项目中,公司分配给散户的比例较小,多是2%、3%,最多不跨越5%。B站的上市订价也能印证这一逻辑,其一手入场费到达近两万港元,这一价钱对散户来说并不友好。
不外虽然散户们在二次上市企业招股、刊行阶段,能介入的水平并不高,但在更长时间的维度里,其依旧是维持股票流动性的主要因素。直接横向对比,由于两个市场活跃度上存在差异,二次上市企业在港股的换手率相较美股普遍更低。富途投研团队卖力人指出,单纯看量的增减并没有太大意义,更主要的是通过二次上市,能够介入生意的投资者变多了,因此流动性提高的可能性一定是增添了。
固然,二次上市,也是企业重新讲故事的一个契机——为了引进更多的投资者,路演、相同是必不能少的环节。借由二次上市,企业获得了与机构投资者亲热相同的时机,尤其对于许多在资源市场沉浮多年的企业,它们得以借此向资源讲出一个新故事。
这一点在百度的案例上显示得尤为显著。2005年,百度以“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公司”的身份上岸纳斯达克,而现在百度在香港上市的身份定位是“AI第一股”。差其余故事,对应的是差异赛道与想象空间的划分以及差其余估值方式。毫无疑问,AI的故事要比搜索引擎性感多了。
此次携程上市,则着重强调其基于内容生态的新战略。
梁建章在携程香港上市仪式上,分享了携程未来的四个重点结构偏向,划分是:第一,延续提升服务的内容和品质;第二,深耕内容,以内容引发出行增量;第三,打造“旅游营销枢纽”为焦点的行业生态;第四,深耕海内,心怀全球。可以看出,携程的重心今后前的全球化向内容生态的显著转移。
潮水的偏向
有条件的企业不会拒绝这个好时机。用度及流程已经被极洪水平简化、融资及未来可能性也在逐步提高,这意味着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收益。
而中概股二次上市背后的暗线则是中国企业向母国资源市场靠拢、回归的未来趋势。
虽然现阶段,二次上市企业在港刊行的比例远低于美股对应比例,然则基于ADR与港股股票之间的转换,其市场盘子有着逐渐向港股转移的可能。富途投研团队告诉「资源侦探」,若是港股投资者热情较高,使得港股相对美股发生溢价,投资者为了套利就会将手中持股从美股向港股转移。
这种短时间的市场偏离若是不停重复,耐久来看则极有可能将美股市场中流动的中概股逐渐搬回港股。从理论上讲,二次上市的机制确实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
在回归港股之后,这些中概股还可能有进一步连通A股的时机——2014年,沪港通下的股票生意最先,2016年,深港通正式启动,实现了内地和香港资金的双向流动。不外现在为止,仍没有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被纳入沪港通、深港通。
华兴徐晓慧告诉「资源侦探」,对于二次上市企业,美股的ADR和港股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再接入港股通,就会涉及一些庞大的生意结算以及羁系等考量,需要各方的协调,大趋势一定是倾向接入的,详细时间点尚有待进一步晴朗。
大多数剖析师都坚信,二次上市企业被纳入港股通是一个不会错的大偏向。届时,曾经因A股上市制度限制而远赴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得以完成向人民币生意市场的回归。
中概股向母国资源的回归,一方面将实现订价权的转移。尤其对于部门商业模式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来说,本土投资人对其更深刻的明晰,可能给予企业更高的估值;另一方面,母国资源港湾,可以为中概股消解掉在美股市排场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克日,《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细则宣布后中概股团体遭遇重挫,这或许将推动更多企业加速回归措施。
固然,无论是中概股从美股向港股的转移,照样与A股市场的联通,以及其带来的订价权转移,都是一个极其耐久的历程。二次上市的机制,为上述畅想提供了一个实现的可能。随同着全球资源市场的结构性转变,A股、港股与美股市场的差距,在一步步地被拉平,这一可能性逐步增大。
潮水的偏向已经越来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