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公司更名江湖
一些公司生长不顺,通过更名“换运”;另一些公司屡遭处罚,频仍被做空,信用扫地,被迫更名“换面”。
就在四月尾,被做空十六次的跟谁学更名“高途团体”。
通告显示,跟谁学宣布更名为高途团体,原跟谁学品牌将暂停B2C方面的营业,原跟谁学的K12在线教育品牌为“高途课堂”,成人在线教育品牌为“高途学院”。其纽交所的股票代码由跟谁学(GSX)改为高途(GOTU),更名后的股票生意将在2021年5月6日最先。
宣布更名当日,“跟谁学”股价大跌9.27%,市值蒸发7.01亿美元。
跟谁学的更名操作,并不令人意外。事实被国际着名做空机构十几回做空,跟谁学这个名字早已声誉扫地,对于公司只剩负面加成。
更多的公司,由于这样那样的缘故原由,希冀通过更名来洗面革心。
这些公司最终怎么样了?更名前后,这些公司又有什么转变?奇偶派梳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更名案例,研究它们更名的缘故原由、历程、影响与意义。
01
16次做空被迫更名的“高途”
时间轴拨回到2014年,陈向东(前新东方执行总裁)带队确立跟谁学。六位首创人中,除了陈向东,另有来自百度“凤巢”首创人之一的张怀亭与罗斌、百度大数据部总监李钢江、名师网首创人苏伟、新东方上市前财政治理认真人宋晓欲。
各界英雄俊杰意欲在教育领域大展拳脚,跟谁学的教育之路由此开启。
2015年,跟谁学A轮融资5000万美元,其背后是高榕资源、启赋资源、中信美丽等加持,这5000万让跟谁学位居那时中国创业公司A轮融资榜首。拥有顶流首创人和雄厚资源的跟谁学,2019年6月6日,终于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
在那时,跟谁学是首家盈利的K12教育机构。
上市第一个季度,跟谁学实现营收9.35亿元,同比增添412.9%;实现净利润1.74亿元,同比增添658.7%。2019财年,跟谁学营业收入21.15亿元,同比增添432.3%;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进1050.3%。
上市昔时,跟谁学赚得盆满钵满。
在2019年第四序度,跟谁学招生人数到达112万,同比增进290.2%,而其中K12付费买办在读人数增速到达410%;2019年整年招生人数274.3万人,而获客成本下降至394元。
虽然营业额在增添,然则岂论从收入照样学生人数来说,跟谁学自2020年最先就泛起了增速放缓的问题,甚至逐季递减。
2020年跟谁学总营收71.25亿元,同比增进236.9%;K12在线课程的收入62.37亿元,同比增进265.5%,占总收入的87.5%,与去年同期相比增添6.9%;净亏损达13.93亿元。
跟谁学的K12营业为当前主营营业。2020年第三季度跟谁学将K12营业所有整合至高途课堂品牌。
这也注释了跟谁学更名的缘故原由。4月22日跟谁学在国家集会中央举行品牌升级宣布会并指出,“现在‘高途课堂’的业绩已占到年报近90%,‘跟谁学’这个品牌名已经不能代表团体现在的营业品牌,更名主要是为了节约营销用度以及将营业聚焦到‘高途课堂’的营业上。”
也有业内人士称,这次的更名事宜是为了应对其16次做空的事态。2020年,跟谁学遭遇浑水、香橼、天蝎、灰熊等机构的做空,主要是针对跟谁学虚增用户,进而虚增收入和利润,行使关系方捏造财政等行为。
不外,对此,高途CFO沈楠的注释是,“这次宣布的年报是经审计的尺度无保注意见的审计讲述,包罗了对财政讲述和内部控制双重审计的尺度,加上此前的自力观察讲述,16次做空已经成为谣言,高途是一家完全公然透明的公司”。
线上教育领域更名曾经流行一时,2013年学而思更名好未来,在2019年净利润到达巅峰3.65亿美元后最先暴跌,2020年亏损1.28亿,同比下跌135%。
现在跟谁学更名高途团体,宣布更名当日,股价下跌9.17%。
线上教育仍然难逃烧钱获客、社群运营、续报转化的窠臼,主营营业的换取或允许以成为更名的缘故原由,但并不能扭转公司和行业的整体走向。
02
谁的名字不渺茫?
人们对于名字似乎有一种执念,名字好听,朗朗上口,就能获得更多的青睐。
有些公司的名字更是“骨骼惊讶”。
沈腾的公司名字为“海口那可是家大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宝鸡一家公司名字更长达39字之多(宝鸡有一群怀揣着梦想的少年信托在牛大叔的率领下会缔造生命的事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政和通宝茶叶有限公司原名49字(原名:政和五年因宋徽宗喜欢白毫银针龙颜大悦御赐县名香飘北苑穿越琅嬛福地政通人和玖佰年凤凰归巢茶业有限公司)。
然而在公司挂号注册不久后,由于企业名称被挂号机关认定“不相宜”,这些超长名字哗众取宠的公司最终都被迫更名。
一些国际着名公司曾经也由于更名,引发普遍关注。
2017年10月12日,麦当劳与中信及凯雷成为战略互助同伴后,因营业生长需要,麦当劳中国总部的企业名称换取为“金拱门(中国)有限公司”。然则这一换取主要在证照层面,并不会影响一样平常营业。
更名后的麦当劳股权发生了更改,中信团体持有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划分持有28%和20%的股权,这意味着中海内地和香港区域的麦当劳已化身“国企”。
更名后,麦当劳在2018年中 美餐饮上市公司中位居榜首,市值到达1289亿美元,住手发稿日期,麦当劳报236.08美元,总市值1761.39亿,三年内总市值上涨近36%。然则净利润同比增进率从2018年最先逐年回落。
麦当劳掀起一阵更名热潮,上市公司也最先紧跟潮水,近年来,海内更名换姓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公然统计显示,从2013年到2020年,海内更名的公司已累计达1399家。
企业更名,缘由百态。所有权的更改、企业的重组、甚至炒作蹭热门都成为了企业更更名字的缘故原由。
为扭转负面形象,一些公司只能靠更名装潢门面。
三维丝股权纷争多年,内部千疮百孔。早在2016年,两方首创人提议了股权之争,大股东丘国强、坤拿商贸对另一方的首创人罗祥波、罗红花配偶提议进攻。自2017年上海中创举牌三维丝至2019年年中,上海中创持19.22%的表决权。
周口城投在2019年接下接力棒,举牌三维丝,罗氏配偶将手中15%的股权委托周口城投,至2019年8月,周口城投拥有24.83%的表决权,但罗红花由于纠纷被冻结股权,上海中创成为三维丝的第一大股东。
而双方连续多年的对战让公司饱受糟蹋,业绩连年亏损。2018年公司净利润亏损到达4.29亿元。
公司股东多年反面,导致三维丝的市场印象不佳,严重影响公司运转,只管基本面获得改善,然则很难改变公司的负面形象。于是在2020年1月6日,三维丝宣布拟换取公司名称通告。2月17日,厦门三维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厦门中创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然而更名不能改命。
自去年年底至今,这家公司因证券虚伪陈述责任纠纷、生意条约纠纷,先后10次陷入执法纠纷之中。
企业重组导致所有权更改,企业更名的也不在少数。
当现下外卖市场被满大街的蓝色饿了么小哥和黄色美团骑手盘据时,有谁能想到曾经百度外卖在2015年曾以33%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白领外卖市场的冠军宝座。
确立于2014年的百度外卖,拉开了百度O2O战略的大幕。确立之初,从百度内部员工抽调组建的团队实力雄厚、李彦宏200亿战略的提出,加之定位白领市场的品牌差异,一时间百度外卖风景无限。
2017年8月,百度外卖以8亿美元的价钱卖身饿了么。收购完成后,饿了么宣布“双品牌战略”,百度外卖品牌名称依旧存在,而且原品牌战略、运营稳固。
然而,合并18个月后,百度外卖名字不复存在,更名“饿了么星选”,百度外卖往后消逝在外卖江湖。
除了企业的重组,公司主营营业更改也是更更名字的缘故原由。
TCL团体在1982年确立,2002年正式换取为TCL团体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剥离智能终端和配套营业,聚焦科技产业生长,由相关多元化转为专业化谋划,原著名字已不再适用,于是叫了18年的TCL团体把名字改为“TCL科技团体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2月,电器行业家喻户晓的海信,在履历了24年的生长事后,酿成了“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证券简称由“海信电器”换取为“海信视像”。对于更名字的缘故原由,海信官方称“公司已从单一的电视产物制造企业逐渐生长成为集视像手艺研发应用,全场景云平台运营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换取是为了更好反映公司主营营业和战略定位。”
除了TCL、海信,由于公司的主营营业更改而更名字的公司另有许多,好比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深达声更名9次后,到现在的*ST全新;原来谋划地板加工的科冕木业厥后从事起了网页游戏,现在更名为*ST天娱;由于公司锂电池营业变为主业,澳洋顺昌更名为蔚蓝锂芯;由于高新手艺产物的销售收入占有半壁山河,金海环境更名为金海高科......
也有一些公司为了炒作、蹭热门、卖看法而更名。
奥巴马上任后,毫无关系的澳柯玛股价大涨。川普上任,川大智胜股价也随着攀升。股市中不乏炒作互联网、区块链、房产、P2P等看法的公司,似乎名字中有“互联网”、“区块链”等字眼也就意味着自身变得加倍高峻上,甚至有些公司妄想蹭一波中概股的热度,似乎贴了“made in China”的标签就能冲上股市之巅,效果适得其反暂且概而岂论,最终还给“中”字头抹了黑。
不久前,信阳毛尖为了着名想傍身国酒茅台。今年2月16日,信阳毛尖宣布通告,宣布公司董事会建议将公司英文名称由原来的“XinyangMaojianGroupLimited”改为“ChinaDragonMoutaiGroupLimited”(中国国龙茅台团体有限公司),而且声称更改公司名称能够反映团体营业生长状态和未来的生长偏向。2020年,信阳毛尖在酒类销售板块的营收为0.69亿元,占其整年营收约30%。
固然,这并不是信阳毛尖第一次萌生更名字的念头。
原来的信阳毛尖叫中国天化工团体有限公司,很难想象买茶叶的企业原来竟然是石油化工企业,直到2007年卖了旗下的化工营业,才专心从事煤相关化工质料制造营业。
幽静了11年后,2018年中国天化工团体有限公司以8580万港元向两名投资者收购茶叶营销商信阳毛尖,并在11月份正式更名为“信阳毛尖”。
财报显示,2020年信阳毛尖实现营业收入2.23亿港元,同比增进49%,净利润亏损7841.7万港元。住手发稿当日,信阳毛尖报价0.34港元每股,这只“仙股”已经延续四年低于1港元了。
股价迟迟不见转机,信阳毛尖更名字的意愿却一再泛起,甚至建议更名为“国龙茅台。然则,市场和投资者的眼光是雪亮的,。
最终,信阳毛尖蹭茅台热度的设计以失败了结。2月22日,信阳毛尖发通告称,将公司名称改为“中国国龙酒业团体有限公司”,不再更名为国龙茅台。
公司更名征象习以为常,那些奇葩名字,也可谓专心良苦,但效果却并纷歧样。
麦当劳变身金拱门,并未影响它的正常公司谋划与运转;跟谁学为脱掉造假质疑更名,效果公司股价迅速暴跌;蹭热度的信阳毛尖们,仍是仙股;被收购后的百度外卖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显然,更名并不是解决公司问题的“万能药”,有时刻反倒会成为一些问题公司的“催命符”。
03
名字不是随便改的
出于重组、主营营业更改也好,为了炒作蹭热门、挽回颓势也罢,公司更名的条件都应该在不扰乱市场秩序的基础之上。
近年来,国家工商行政治理局、上交所、深交所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公司更名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珍爱投资者的正当权益。
2016年9月,上交所宣布《上市公司换取证券简称营业指引》;深交所紧随厥后,在2016年11月宣布《换取公司名称备忘录》,这意味着,上市公司随意更名字的时代已经成为已往式。
《指引》对公司换取证券简称提出响应规范要求,主要包罗:上市公司未换取企业全称、未调整谋划局限或未修改公司章程的,原则上不得换取证券简称;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开展新营业,但相关营业尚未取得营业收入的,公司不得将该营业及其行业相关名称用作证券简称。若公司不相符换取条件确有需要换取的,必须做出充实的信息披露,而在其充实说明理由前,上交所将不予解决其更名事项。
也就是说,主营营业更改,控制权更改或者谋划生长有转变可以更名字,然则对更名字的字数也有了限制,最多不能跨越8个字(英文不得跨越20字),相关营业收入未到达30%的不能用该营业来命名。其中一条尤为主要,即“不得存在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
也就是说,《指引》在原则上并没有对上市公司的更名权举行严肃限制,然则偏重点在于那些蹭热门更名字而且存在不良念头的公司,对于这样的公司,《指引》实行了加倍严酷的信息披露义务。
而《备忘录》主要从换取公司名称的总体原则、信息披露详细要求、实行程序等三个方面临上市公司换取名称行为举行规范,而且增强了事中和事后羁系。在“放”与“管”的连系下,公司才气加倍坚守底线,才气在正轨中优越的运行。
2020年12月28日第二次修订的《企业名称挂号治理划定》则强调了公司名称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无礼貌不成周遭,尤其对于公司而言,任何更改都不只是小我私人选择与偏向,而具有更大的社会与经济意义。
对于公司更名的规范,也是对公司治理的规范。
04
写在最后
公司改字背后,潜藏的是公司对企业生长逻辑和蹊径的选择。
被做空16次,信用扫地的跟谁学,名字已经酿成负资产,然则高途真的会是坦途吗?
上市公司在股市跌宕升沉,跟谁学的更名事宜只是众多上市公司更名征象的一个缩影。
一些秉持初心,妥善谋划的公司,由于主业更改而更名,公司转型得以乐成。也有些公司妄图更名换命,为夺人眼球,在股市中炒作看法,这样的公司大多并没有洗面革心,就更不要说有新的生长了。更有甚者,更名只是挂羊头卖狗肉,最终难逃披星戴帽的运气。
固然,公司更名这样的小魔术,并没有逃过羁系层的“高眼”。对于那些蹭热门、炒看法的短视公司,羁系的态度也很明确,“别作妖,作妖必被罚”。
历史案例的事实以及羁系层的态度都告诉我们,更名绝非改善公司质地问题的灵丹妙药,更名也绝非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