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揭开算法背后的商业隐秘

只有两个行业,会把他们的客户叫做“使用者”,就是毒品行业和互联网公司。

这就是耶鲁大学教授,爱德华·塔夫特,对互联网公司真诚的评价。

我国28.5小时的周人均上网时长,相当于每周要在手机里来一次通宵加班。

然则哪怕这样,我们也只在天下上,排17位。

显然外国人在刷手机这件事上,要比我们更卷。

既然这么多人着迷网络,想必也会有许多人把责任归罪于推荐算法。

但事情只有这么简朴吗?推荐算法又真的能控制我们吗?而且,显著是白嫖视频,互联网公司又是怎么赚钱的呢?

算法若何“控制”我们?

把时间拨回90年月,那时刻的网络就像青涩的校园,异常单纯。门户网站如日中天,厚实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渠道,这就是在2004年左右最先泛起的web1.0和web2.0。

社交媒体和博客兴起,互联网变得加倍多元,信息的上传和下载也成了屡见不鲜。

至于web3.0,则是去中央化的互联网模式。不外,现在还没有实现,更多的是停留在看法上。但可以一定的是,未来的互联网生涯,将有伟大想象空间。

以是不难发现,从web1.0到web3.0,转变最大的就是信息量,变得越来越多。

信息量变多虽然是好事,可一旦过多,信息过载(Information Overload)的问题也会随之泛起。

用户被信息海洋吞没,想找到有用的信息真就成了大海捞针。为领会决这一问题,推荐算法应运而生。

不外,回望整个历程,把推荐算法推向热潮的,还要属网飞在2006举行的算法竞赛。

网飞那时,拿出了一百万美元奖金,来奖励第一个能够将影片的推荐效果提升10%的团队。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历经三年,一百八十多个团队的较量,最终一支由各路专家组成的七人团队获得大奖。而这一事宜,也让推荐算法,开启了新的篇章。

时至今日,推荐算法的焦点手艺基天职为3类。

简朴来讲,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方式,就是行使“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原理,把相似用户的喜欢,也推荐给你。

而基于内容的推荐方式:则是以用户自身特点为主要依据举行的推荐。这种方式,就需要采集大量信息(职业、岁数、性别、偏好、地域、收入 、 谈论、珍藏、 点赞、旁观、浏览、点击、加购物车、购置等 ),才气构建专属的推荐算法模子。

至于夹杂推荐方式:则是权衡各推荐方式的利弊,通过一系列庞大操作(加权、切换、混杂、特征组合)扬长避短,进而提升整体推荐性能。

推荐算法确实一定水平上提高了市场效率,用户和企业都应该很喜悦。

在2021年,tiktok的推荐算法还被《麻省理工科技谈论》,评为“全球十大突破性手艺”。

其母公司,字节跳动,更是在去年做到了年营收580亿美元,3700亿人民币。

天天挣10个亿,真是种巧妙的体验。

既然前有大厂带头,后面就会有小弟随着吃肉,现在我国算法相关的公司约莫有76000多个。这其中,有一半都是2021年至今确立的,都是看准了这块蛋糕。

算法这个赛道,可以说是越来越热,可作为用户,却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开心,由于互联网的体验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率下降,算法带了更多更的问题。

算法带来的负面影响

1、注重力经济

要搞清晰为什么,就不得不提注重力经济——一个信息时代孕育出来的畸形产物。

它是1997年,由美国科学家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正式提出的。

在经济学里,稀缺的资源才会更有价值,而在信息过剩甚至泛滥的今天,信息早已不再是稀缺资源,反而正在获守信息的人,成了稀缺资源,我们的注重力,就成了信息时代最值钱的器械。

以是在这样的市场作用下,除了自媒体博主们为博眼球最先逐渐离谱。互联网企业则为了让我们更着迷手机,逐渐疯狂。

为了赚钱,脸书在违规的巅峰时期,平均12天就能爆出一个丑闻,看起来异常可“刑”。

2、人脑自己的问题

但哪怕是这样的公司,却依然身体倍棒,拼命数钱。实在也并不是由于他们有多厉害,而是我们有着先天的弱点。

人类经由200万年演化,大脑的体积足足增添了三倍。

但再看看盘算机,从19世纪60年月至今,处置能力,可是增进了几万亿倍。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手握壮大算法,对于人脑这套骨董硬件,简直不要太轻松。

我们所有的弱点,都被屏幕另一头研究职员扒地一清二楚。以是对于我们,互联网公司就用上了最简朴也最无赖的打法——“上瘾”。

信托许多人都听过一个叫做“脑刺激奖励”的实验。

给小白鼠脑内植入电极,通过操作按钮的方式,刺激大脑调治多巴胺排泄,就能够让小鼠变得更快乐,当小鼠自己拥有控制权后,它在12小时内疯狂按压了7500多次,平均每分钟12次,最后忙的饭都不干了。

厥后,还把实验用在了人类身上,获得的结论也基真相同,互联网公司为了让我们乐成上瘾,用了大量精神对用户举行AB测试。

A/B测试是为Web或App界面或流程制作两个(A/B)或多个(A/B/n)版本,在统一时间维度,划分让组成因素相同(相似)的访客群组(目的人群)随机的接见这些版本,网络各群组的用户体验数据和营业数据,最后剖析、评估出最好版本,正式接纳。

简朴说就是通过控制变量来测试某个单独的转变,对目的效果的影响,而推荐算法,就是通过不停地测试,输出你喜欢的内容,让多巴胺排泄更多。

类似的成瘾性设计另有许多,好比行使我们的好奇心,把视频出现形式设计成没有底线的瀑布流。把屏幕底层的图片设计成一半,让你一直好奇接下来的内容。另有行使了人们需要社会认同的生计本能,设计的点赞和谈论。

仔细看不难发现,现在许多关于内容消费的app,都是无数个成瘾要素的最优合集,以是作为通俗用户,想要不被软件吸引,变得越来越难。

3、广告逻辑

获得了我们的注重力,下一步就是拿它们赚钱。

你以为你只要坚持原则,一直白嫖,就不会有任何人能掏走你兜里的钱。

但你不知道的是,心理学家对广告都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就是只要让用户接触到广告,就足以使消费者对品牌发生起劲的态度。

况且通过算法推荐的广告都是你感兴趣的产物,纵然你是铁板一块,面临数目级重大的同类人群标签,也总会有人下单付费,这跟电信诈骗的逻辑是一样的。以是,没有产物是欠好卖的,若是有,那只能说明广告推得还不够。

各个平台顶风作案网络我们的数据和标签,其目的也正在于此。

字节的广告营收占总收入75%以上,仅阿里一家公司,就英气的投了180亿广告费。

而在国际市场上,谷歌2021年第四序度广告收入612亿美元,facebook也有326亿进账,一个季度就顶上字节一年。

算法加广告的组合,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印钞机,整个流程中,平台赚了,商家也赚了,亏钱的只有我们用户,总要买一些原本并不需要的产物。

你以为自己每次都能全身而退,殊不知,就连你不爱花钱的行为,都可以被酿成了标签。没准理财富品,就是你的归宿。

以是在这样的商业模式推动下,算法引发的问题,也正在往荒唐的偏向生长,就好比nba球星欧文、欧仙人,曾公然宣称地球是平的;反口罩的人说口罩里有天线,另有像披萨门之类的搞笑组织。

由于他想看什么,就越会看到什么,然后越信越刷,越刷越信,最终酿成了离谱看法的坚决拥护者。

随着这种极端信息的累积,另有可能催生出更严重的结果。

2017年,由于放任种族愤恨的言论在网上疯传,间接导致了缅甸七十万罗兴亚族穆斯林人遭到迫害,死伤过万。脸书遭到灾黎整体诉讼要求赔偿1500亿英镑。就连川开国同志上台,听说也有脸书的劳绩。

时至今日,算法能做到的事,正在逐渐超乎想象,以是算法和人类事实谁才是主角呢?

现在来看,这个问题虽然没有准确谜底,但可以确信的是,当我们发生疑问的时刻,算法就已经悄无声息成为主角了。

就像黑客帝国里的矩阵,当我们有一天都分不清自己身处的天下,是真照样是假的时刻,我们又怎么可能醒来呢?

未来当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这些强算法催生的行业兴起之时,算法当家做主也将变得合理。

但最取笑的莫过于,连估算我们人类被取代的时间,都是盘算机算出来的,想想这些,还真的有些无奈。

改变和手艺的相处方式

1、辩证看待资源

以是以算法为代表的科技生长,对我们来说事实意味着什么呢?

一味的指责资源贪得无厌,我们的生涯似乎也并不能变得更好,实在无论是科技的创新,照样算法的演变,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了知足人类需求而降生的产物。

资源在这其中,顶多算是推波助澜,虽然有的时刻,也会拿起科技这个趁手的镰刀来割韭菜,但也是由于资源的介入,才气集中款项办大事,要否则科技的生长,也做不到今天这么迅猛。

2、律例

幸亏现在对于算法滥用的问题,正逐渐成为国际社会配合关注的焦点。

欧盟在18年就推出了《通用数据珍爱条例》,确定了住民对信息的知情权和处置权。

美国也下了大功夫,好比2020年生效的《加州消费者隐私法案》。

这些条款都对互联网企业的违规行为设置了巨额的罚款尺度,违规一次可能比吃老坛酸菜牛肉面还难受,我国在这个领域干的也不错,甚至还小优。

从17年最先,陆续出台了3部律例,奠基了网络平安的基石。

今年3月,更是把矛头直指算法,提出了相当明确的治理划定。

效果怎么样先不谈,横竖,当人们再看手机app的时刻,已经可以找到推荐算法的开关和自己的标签。

算法这个大怪兽,似乎也正在褪去恐怖的外表。

3、跟科技共存

当科技生长到今天,手艺自己实在并没有错,不外是越来越迎合我们的人性。

在未来,科技生长将会越来越快,周围的诱惑也将越来越多,若是我们依然把自己当成小白鼠,只是被动守候这种低级的快乐,我们的大脑也将会越来越懒惰,失去自动学习和深度思索的能力。

到了那时刻,再想走出手艺编织的蛛网,将变得加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