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抠门年轻人,着迷「二手生涯」
继“省钱”“抠门”“极简生涯”之后,“二手生涯”,正在成为一批年轻人过日子的要害词之一。
二手闲置生意并不新鲜,二手电商平台和豆瓣购物小组,早已群集了许多习惯“捡漏”的买家和盼望“回血”的卖家。QuestMobile讲述显示,90后是闲置生意的主要人群,在北京、上海等一线都会活跃占比尤为突出。
年轻人都在二手平台买什么?有人习惯购置二手小家电、健身器械,“有需要,想实验,但不确定会不会经常用的那种”;也有人专门在二手平台淘衣服,“许多都是只穿过一次甚至全新的”;另有人买二手车、手机、相机等大件,另有闲置率最高的书、会员卡,以及折旧率最低的家具。
不外,二手生意平台规则不够明确、大部门生意无售后不退换,职业商家和无良卖家充斥其中,许多商品真假难辨。要想在二手物品里“挖宝”,也不简朴。怎么找到心仪的物品、若何挑选靠谱的卖家、怎么鉴别商品真假和新旧,许多二手玩家的避坑履历,都是用“哑巴亏”换来的。
但他们依然热衷于这种消费方式,且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同伴。对这些年轻人来说,购置和使用二手物品,或许是被动消费降级的选择,他们的故事,似乎也正在验证理性消费的回归。
01
我着迷在二手平台“收破烂”
买二手,是北漂女孩晓琪的一样平常省钱大法之一。
她自称是在二手平台“捡破烂”的省钱大王,但对于哪些器械可以买二手、哪些器械绝不买二手,有一套自己的选购规则。
晓琪“捡”得最多的是网红小家电和数码产物,好比kindle、空气炸锅、咖啡机,“有需要,想实验,但又不确定日后会不会经常使用的那一类器械。”
上一次迁居,她想添置一台空气净化器,但又感受用不了良久,便花300元买了一台二手的回来“试试水”。事实证实,使用频率简直不高,“可想而知,若是我花几千块钱买全新的,就很虚耗。”
她手中正在使用的iPhone X,也是买的二手。“我的预算是3000元,但相符我要求的全新手机价位基本都在五六千,听了一个对照懂数码的同伙建议,就买了这台95新的二手机,才花了2800元。”
除了“淘二手”,晓琪也习惯在大促事后“蹲小样”。
每年的618、双11大促,是感动消费的岑岭期,尤其是在直播带货、大牌折扣的诱惑下,美妆护肤产物尤甚。她不爱介入大促,一是由于领券凑满减太庞大,二是由于许多美妆护肤品牌以小样赠品取代打折,现实优惠并不多。
但她发现,大促事后,许多人会把感动购置的商品或用不上的小样拿出来出售、拼单,“容量虽然不多,但价钱比直接买正装划算许多,省时又省钱。”
生涯在成都的李欣,淘得最多的是书、绿植和家具等折旧率低的商品。“好比全身镜,险些没有折旧一说,只有利害之分,而且利害容易鉴别,这类产物我倾向买二手,价钱可能只需要正价的四分之一。”
未廉价、不确定是否常用的健身器械,也是二手平台上生意最多的商品之一。
叶子最近买到的最划算的二手商品是椭圆仪,只花了1200元。那是一位同城卖家使用一年多但基本全新的闲置,仅需要官方价钱的三分之一。“之前一直想买一个健身器械,但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也以为未廉价,没想到买来之后放家里还挺经常用的。”
21岁的大学生圆圆,更爱在二手平台淘衣服。
她花60元买过一条背带裤,给自己配了好几套穿搭;花120元淘到一套Tommy Hilfiger的浅粉色竖条纹西装,准备大四找事人情试时穿。在最新一期小红书穿搭视频里,她展示了自己最近淘的三条连衣裙,一共花了120元。
只管二手衣服价钱低廉,圆圆照样坚持“百搭优先、绝不乱买、延迟知足”。“买每件单品前,都市想好我为什么需要和怎么搭配,也不会频仍讨价还价,遇到心仪的商品且价钱合适,才会下手。”
这些习惯买二手的年轻人,也经常变身二手卖家来“回血”。
晓琪就转卖过种种健身卡、会员卡。“我之前办过一个舞蹈班的会员,那时以为自己一定会去上,但事实上只去了两次,就按课次转卖。对有意实验但又不确定能否坚持的买家来说,远比办卡划算。”
追星女孩柒柒,会周期性地在二手平台原价出售爱豆的专辑、Photobook等周边产物。“这些基本上都是感动消费产物,当热情退却或者是镇定下来,发现对我来说反而成了肩负;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是一种有意义的情绪寄托。”
在她看来,这也算是一种“资源充实行使”。
02
买二手,要避坑
二手虽“香”,“坑”也不少。
在闲鱼这样的全品类C2C二手生意平台上,“确立相互的信托”被写进社区条约,但在现实生意中,详细规则由生意双方约定,大部门商品默认无售后、不能退换。
只管平台要求真实、同等、平安,但有不少二手买家发现,平台上的卖家鱼龙混杂,有的是职业商家打着出售闲置的幌子引流;有的是黑心商家行使二手平台规则破绽售假或以次充好;另有人从拼多多、1688进货再来转卖赚差价,在二手平台搞副业。
晓琪曾经买过一个号称是小我私人闲置出售的蒸汽拖把,效果却收到了拼多多发来的物流短信,显示“已发货”,收到货后她发现真假难辨,却又无处说理。
李欣在二手平台购置手机和相机,都踩过坑。“手机用了一个月就无法举行指纹解锁了,相机用了几回快门就坏了,当发现问题时已经由了卖家的售后限期”。
厥后,她发现,在二手生意平台上,有不少出售闲置数码产物的都是职业卖家,为了牟利可能会把对照旧的机子举行简朴的翻新处置,看成成色不错的商品售卖,现实存在许多暗病,“用一个星期可能没问题,等一两个月后过了售后限期,问题就露出了,但买家也只能吃哑巴亏。”
若何挑选靠谱的小我私人卖家,成了购置二手的入门必修课。
晓琪的履历是,首先看卖家主页,小我私人卖家主页商品对照杂,生意频率不会稀奇高;其次看信用值,只管选择“信用极好”的卖家;第三看生意评价,郑重与收到过差评的卖家举行生意;第四看详情页文字,先容以要害信息为主的多是小我私人,信息稀奇全的反而可能是商家。
据叶子考察,需要“避坑”的商家一样平常会有几类特征,好比卖的商品品类单一、品牌商品价钱低得离谱、实名认证和信用分没有授权、一个商品被点了“想要”许多次,甚至小我私人简介带“有身用不上”“实体店倒闭”“柜姐告退”等要害词。
与大部门人喜欢购置低价二手商品差异,陈晨算是二手生意平台的“大户人家”。她买的器械不多,但单价都偏高,好比,花不到4万买了一台原价12万多、行驶公里近6万的轿车,花1100元买了一辆原价3499元、九成新的平衡车,此外,另有手机、iPad。
也因此,她的选购历程相当郑重。“只选择同城,而且必须先联系碰头看到实物,再付款;充实领会要害信息和细节,好比使用了多久,有没有维修过;面交还可以适当还价,比标注价钱再砍一两百块钱都有可能。”
对于差异品类的“二手”,买家们也有特其余选购和避坑技巧。
圆圆以为,买二手衣服,最主要的是清晰自己的穿衣气概和尺码,选择对照熟悉的品牌,和卖家相同确认衣服的状态,降低“踩雷”可能。
据晓琪总结,为了削减时间成本,可以在搜索时添加一些要害词,好比买手机、iPad等3C产物可以搜“年会抽奖”,买家电可以搜“迁居”,蹲大促闲置可以搜“双十一”“拼单”。
不外,这种圈内公认的选购技巧,也往往被一些不良商家行使来售假。因此,在购置电器或数码产物时,晓琪习惯让卖家拍个小视频,展示商品的功效,以此判断其损坏水平;买护肤品时,必须要有生意凭证或订单截图,以证实是正品。
叶子以为,电子产物最好同城生意,对照贵的品牌包包走平台判定,最主要的是,“某一款在平台上被出得多要郑重购置,也许率你也会闲置。”
据她归纳,适合在二手平台购置的大致有几类:一是能领取优惠、重复行使的健身房、阛阓等会员卡;二是因“三分钟热度”而闲置的健身器材、乐器;三是手工质料DIY工具包;四是做海报、做PPT、翻译等被看成副业的手艺类服务。
03
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迷上二手?
大多数年轻人的“二手生涯”,实在都是被动开启的,缘故原由很简朴——省钱。
晓琪回忆,几年前自己研究生结业入职一家国企,每月人为只有5000多元,但她依然希望能定期存款,拥有一定的抵御风险能力。
她给自己设置了一个目的,除去房租,每月攒2000元、花2000元,“刚最先以为,在北京一个月只花2000元不能思议,但我确实做到了。我发现,许多器械不买日子照过,买二手也能用得很好。”
圆圆之以是购置二手衣服,最初也是不得已。“学生党生涯费有限,自己也没有稳固收入,又不想从吃玩方面节约,被节约的就只能是衣服、包包、化妆品了。”
但时间久了,“淘二手”,也在某种水平上改变了他们的生涯状态和消费看法。
陈晨发现,有时刻在二手平台搜到自己想要的器械,但瞥见许多同品类的闲置出售,就会感受似乎也不是稀奇所需,“看着看着就不想买了。”
圆圆也有同感,“由于二手商品大多会拍摄实物图,不像商家拍的模特图那么完善、那么具有诱骗性,真的会降低购置欲望。”
“对一些器械的消费欲望确实没有那么强烈了。”晓琪称,以前自己最爱买化妆品和衣服,每次迁居都在一直地扔这两类旧物,另有一些器械留下占空间、扔了又惋惜,反而徒增焦虑。
现在,她在购物前都市先考量后续的使用价值,“好比租房的时刻想买一个沙发,但一想到迁居很难带走,甚至要为此多付一笔迁居用度,就没那么想买了。”
她也绝不买自己不需要的器械,好比奢侈品。“我的事情和生涯都不需要靠奢侈品去展现身份或品味,对我来说,一样平常出门一个帆布包就够用了,我最贵的一个包也就400元,背了五六年。”
圆圆坦言,刚上大学时,自己也曾有过消费焦虑,“想像同龄人一样,把自己服装得漂漂亮亮的,购物车里总是有许多器械想买,然则又想把钱花在看展、旅行甚至是报班学习上,为此稀奇纠结。”
买了一年二手衣服后,她发现,许多二手衣服都是只被穿过一次甚至全新转卖的,对自己来说,行使这种“过剩资源”生涯,并不会降低生涯品质。
“在许多同龄人眼里,似乎用二手物品、穿二手衣服,就会被看不起,但事实上这只是大多数人给自己设立的设想敌。”为了打破这种看法,圆圆在小红书开设了自己的账号,专门分享二手衣服选购和穿搭,“想告诉人人,不必羞辱于买二手,而且这和爱美并不矛盾。”
圆圆的二手穿搭分享
今年3月尾搬到大理定居的小七和小乐,在部署新家的历程中,第一次实验了购置二手。“350元一套餐桌椅、300元一台洗衣机、440元一台冰箱,另有种种厨房用品。”
小乐发现,在大理,由于旅居客众多,家居用品的转售数目和频率也相对对照高,二手生意气氛粘稠,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也更崇尚低碳环保。她似乎也被这种生涯理念所影响,“以后哪怕资金足够,也会优先思量二手。”
晓琪以为,越来越多年轻人过上“二手生涯”,与其说是一种被动的消费降级,更像是一种从感性到理性的回归。
“经济形势好的时刻,社会的消费气氛稀奇浓,直播带货、网红营销,四处都是刺激消费的广告;但当人人意识到需要存款来抵制风险的时刻,就会意识到,之前的消费习惯何等欠好,从而自动或被动地去作出改变。”
在陈晨看来,年轻人最先二手消费,可能是近年来断舍离生涯越来越被提倡,再加上疫情对大环境的影响;抑或是市场物质饱和,带来的闲置物品增多,而二手生意本质上是一种物物交流;也有一部门人,更是带着环保低碳、资源循环行使的心态。
固然,改变并不总是那么容易。
喜欢为兴趣兴趣买单、习惯囤货维持平安感的柒柒,依然在剁手和省钱中频频横跳,她时常以为趁年轻就要实时享受,又时常为自己做不到理性消费而焦虑。
最近,她也最先把更多的闲置用品整理出来,试着加入“二手”雄师,“希望有一天,我也能脱节物质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