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中年音综之烦恼
音综的热度,似乎随着气温爬升也有所提高。
回首已往的三月、四月,湖南卫视推出了民歌竞唱节目《春天花会开》;浙江卫视继续推出老牌IP、音乐励志节目《天赐的声音》第三季;东方卫视带来的则是全产业链音乐剧竞演真人秀《爱乐之都》;另有四月尾到来的《声生不息》,这档由芒果TV和TVB团结推出的港乐竞唱节目也在近期掀起了香港音乐的复古热潮。
这些节目中,《春天花会开》和《爱乐之都》关注的民歌和音乐剧垂类对于观众来说仍然是较为小众,《天赐的声音》与《声生不息》虽然吸引了较多关注,但也另有些许争议围绕。
垂类音综更多是为了拓宽民众对音乐的审美,大多数时刻,以盛行音乐为基础的音乐综艺在民众视野中更能吸引到注重力,其所面临的问题也更具有代表性。
自2004年《超级女声》播出以来,音综这一品类已经走过近二十年,似乎最先陷入了“中年危急”:在品类探索中触及天花板,节目形式又重新落入“依赖翻唱”“太过放大综艺效果”的窠臼。
今天刺猬公社想讨论的即是,音乐综艺的生长到现在是何阶段,又面临着哪些困局?这些问题又从何而来?从这些问题出发,当下的音综们体现着行业的什么探索思绪?
01、中国音综编年史
只管早在近四十年前,海内就已泛起了以青歌赛为代表的讴歌竞赛性子的节目,但真正将音乐与综艺有机连系的,应该是21世纪初兴起的素人选秀。
2022年头,一帮被戏称为“过气糊咖”的明星终于迎来翻红,他们就是“0713男团”。
在综艺《迎接来到蘑菇屋》里,节目约请到了苏醒、陈楚生、王铮亮等几位身世于《2007快乐男声》的“初代选秀明星”,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十五年前的顶流,现现在的“腰部艺人”迅速依附搞笑一样平常再度出圈,加上多年前的情怀加持,“0713男团”成为热议话题。
事实上,以“超女”“快男”为代表的初代选秀综艺,正是海内音综的滥觞。
2004年,一档定位为民众歌手选秀赛的综艺《超级女声》在湖南卫视播出,迅速在天下掀起一波选秀热潮,超级女声系列节目挖掘了众多歌手,包罗李宇春、周笔畅、尚雯婕、张靓颖等实力唱将。
《超女》首播三年后,湖南卫视又推出了男生版《快乐男声》,再度打造了综艺爆款,除了歌手的挖掘外,还打造了众多经典翻唱与原创曲目。
“超女”“快男”的火熊熊燃烧了近十年,21世纪10年月的劈头,这种平民选秀模式的动力逐渐消逝,种种新内容袭击着音综这一品类,转变也随即发生。
首先是加倍聚焦。
2012年,浙江卫视的音乐综艺《中国好声音》首播,这是一部复刻了荷兰节目《The Voice of Holland》模式的音综,盲选、转身、抢人等看法第一次泛起在音乐选秀节目里,drama感十足,加上实力惊人的素人选手,金句频出的明星导师,《中国好声音》迅速在天下走红,并掀起“好声音”的热潮。
差异于“超女快男”的选秀逻辑,《中国好声音》更多将内容的注重力放在了音乐自己,强调选手的绝对实力与单一翻唱作品的高质量,在“作品导向”之下,光是第一季就降生了《三天三夜》《high歌》《我爱你中国》等经典翻唱作品,也第一次泛起了“歌比人红”的征象。
曾经执导过《声入人心》《时光音乐会》等综艺的导演任洋向刺猬公社强调了这种逻辑上的转变:“以前我们做超女快男的时刻,音乐总体是为节目服务的,人人并不会过多的去关注歌曲自己的质量。而从《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泛起后,人人才最先觉察音乐自己的能量竟然这么大。”
以作品为导向的《中国好声音》并不孤独,2013年,在总导演洪涛的起劲下,湖南卫视从韩国MBC引进的音乐竞技类节目《我是歌手》播出,开启了属于实力唱将们的争霸时代。
节目险些将以往音综的“选秀”模式甩掉,选手所有是专业歌手,其中不乏“歌坛大佬”,节目模式也通盘服务于“竞技”,强调通过竞赛的形式追求真正的“歌王”,除了每期节目的投票排名,另有残酷的镌汰与突围,节目可看性更上一层台阶。
《我是歌手》的能量并不亚于《中国好声音》,第一季的羽泉、沙宝亮、尚雯婕,第二季的韩磊、张宇、邓紫棋,在绝对的实力眼前,音乐被玩出了花,在节目里你能看到那时照样“小透明”的邓紫棋启齿惊艳全场,还能看到羽泉与邓超同台演唱,“国家队”韩磊还唱起了摇滚,诸多名排场加持下,《我是歌手》迅速突围,在关注度上与先进《好声音》分庭抗礼。
这两档节目的泛起不仅显示了海内音综的重点由综艺效果、选手魅力到音乐质量的转变,更是掀起了“翻唱”这一形式的黄金时代,在那段时间里,不仅种种老歌被演绎出了新可能,还辅助观众挖掘了许多冷门歌曲及宝藏歌手,《歌手》和《好声音》一起组成了海内音综史上的里程碑。
但音综的路仍在向前,“翻唱”纵然吸引人,但新音乐、新生代创作者仍然需要“出口”。
2014年,随同《中国好歌曲》的播出,海内原创音乐迎来了一波小热潮,民谣、摇滚等垂类音乐最先被人们瞥见,不少新生代歌手也逐渐崭露头角。
节点或许在2017年。此时的《中国好声音》已经播放了四序,中央历经更名风浪,在审美疲劳之下难出爆款,《我是歌手》也播放了五季节目,只管热度仍在但关注度逐渐下降,市场需要新的“血液”。海内的综艺导演们将眼光放在了选秀和垂类音乐两个偏向上。
2017年的炎天,有两档音综异常火爆,一是捧红了毛不易的《明日之子》,二是捧红了整个说唱品类的《中国有嘻哈》,他们正是两个偏向实践者的乐成案例。
《明日之子》再度沿袭“快男”式的素人选秀,主推音乐偶像养成,并引入厂牌看法,睁开更多元的竞技,节目重点在此回到“选手”自己,强调打造“明星”。
而《中国有嘻哈》则是完全聚焦于一个民众完全不熟悉的单一品类里,在总导演车澈的谋划与运营下,一个属于嘻哈文化的“地下天下”展现在观众眼前,新鲜感带来的袭击尤甚。这也是海内对于垂类音综的开端实验,也让更多业内人士、节目制作人看到了垂类音综的潜力。
2018年,由任洋总导演的《声入人心》在湖南卫视播出,这是一档聚焦于声乐形式的音乐综艺,文雅音乐、古典音乐、音乐剧歌者与盛行音乐睁开碰撞,随即掀起垂类音综的新热潮。
任洋回忆起当初做这档综艺时的想法:“已往那么多年我们一说到“音乐”就是盛行音乐,在民众眼里,音乐被习惯性地界说为盛行音乐。以是我们想通过《声入人心》这个节目让人人熟悉到音乐的多样表达,它既可以有盛行乐,也可以有美声、音乐剧。”
在《中国有嘻哈》《声入人心》的引领下,垂类音综迎来新的可能,接下来的几年里,《乐队的炎天》《说唱新世代》等节目在网络上爆火,进一步动员了单一品类的火热。但一切似乎并没有那么顺遂,从另一面来看,更多的垂类音综更多面临的是失败,在任洋看来,垂类音乐的受众仍然相当有限,节目很容易碰触到“天花板”,过了新鲜劲,关注度会大幅下降。
原创音乐综艺面临的问题同样严重,在《明日之子》后,随同更专业的选秀节目的袭击,以及华语乐坛的总体低迷,原创音乐综艺生长的并不算顺遂,除了2019年由车澈总导演的《我是唱作人》还稍有热度外,大多数节目不温不火,草草收场。
疫情来临之后,这种颓势加倍凸显,市场再度将眼光转向了“翻唱”这条路上,《天赐的声音》《时光音乐会》等综艺登上舞台。
从选秀到竞技,再从垂类、原创回到翻唱,质疑声也随即增多,音综只剩下翻唱了吗?音综怎么总是“吃老本”?二十年已往,“中年”的音综似乎问题重重。
02、翻唱与原创
在现在诸多关于“音综”的讨论中,“翻唱”是一个泛起频次极高的主题。
三月中旬播出的《天赐的声音》第三季第二期里,苏见信关于“翻唱改编”的提问让许多人念兹在兹。
“所有电视台都在做翻唱的歌,你要叫我们怎么提高?只有编曲在提高,只有唱功在提高,那我们的原创在那里?”从reaction镜头上来看,在场所有歌手、乐评人脸上的神色都颇为庞大,看得出十分震惊。
这样的一番谈话,引起了节目内外关于“音综太难了”的大局限讨论。
图源@天赐的声音微博
周深在节目中回应,现在做音综太难了,每一个舞台都来之不易,一个精彩的翻唱能拉动更多人来听音乐;节目外的各个平台上,网友们的谈论也是各不相同,有的站在综艺的态度就事论事地以为这档节目并不适合讨论这一现状,有的则以为这确实是反映了华语乐坛原创力不足的主要问题。
同样关于“翻唱”的争议也泛起在《声生不息》上。
芒果TV精彩的制作能力确实给观众们带来了一档有质感、有情怀的复古港乐综艺,经典歌曲与老牌歌手的搭配也让不少人似乎回到了谁人香港文化的黄金时代,在互联网上掀起了港风文化的热潮,热度、口碑皆是今年以来综艺作品中的前线。
虽然拍手的占多数,但舆论场上也不乏关于节目选曲陈旧、约请嘉宾不够有代表性的评价,《声生不息》似乎也没能阻止“情怀导向型”综艺的常见问题:眷念已往对照多,对现状与未来的讨论有点少。
人人是真的喜欢翻唱吗?这个问题的回覆或许涉及了太多层面的剖析,从音乐自己到综艺节目,又或者是市场需求与产业生长,这些角度都有差其余结论。
从节目愿景来看,此前举例的两档节目确实需要通过翻唱来实现,这是现实需要,但不能否认的是,观众们似乎在呼叫更多“原创性”的音乐内容。
回首已往一年播出的音乐综艺,“原创”这一标签似乎比已往泛起得更频仍。
腾讯视频的《明日创作设计》作为《明日之子》系列的第五季节目,将“原生”和“地域”的标签放大,带来了许多颇具创作者小我私人特色的原创作品;哔哩哔哩的《我的音乐你听吗》同样专注于新时代的原创音乐,关注年轻的唱作人们;湖南卫视推出的《谁是宝藏歌手》,即便没有将“原创”作为宣传重点,节目的“无名歌手”们中确实也有不少极具小我私人特色的唱作人。
然则,去年集中泛起的“原创”音综在观众层面却并没有获得太高的关注,偶有优异作品被人们流传,也只能说水花不大。
这不禁让人以为新鲜:这样的情形似乎与舆论中普遍对“华语乐坛”未来的关切有些收支。当最能体现乐坛未来可能性的“新生代唱作人”综艺集中泛起时,人们却也不会对其投以太多关注。
2021年口碑与热度双丰收的音综,照样年底才最先引起人们讨论的《时光音乐会》,这也是一档不主打原创的音乐综艺。
但“翻唱”与“原创”之间的所谓冲突却不会在这档节目中泛起。一定水平上,“翻唱”的形式与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绪在很大局限里杀青了较为高度的统一,节目给到的情绪体验是很一致且十分平和的。这与《声生不息》在民众视野中的乐成实在是一个原理,这些综艺乐成塑造的是一种气氛,歌曲承载的情绪价值让人们共识。
而这也说明晰,“翻唱”与“原创”并不存在非黑即白式的矛盾。
03、时代的音综
没有音乐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音乐。
任洋以为,要说引领时代音乐审美之类的层面,一个综艺导演或者一个节目组还没有那么强的能量,更多时刻他们照样发现问题或需求之厥后提供内容。
就像《声入人心》等垂类音综的泛起,其靠山就是盛行音乐作品在频频被返场,对新音乐的需求不停涌现;而到2021年,他们做《谁是宝藏歌手》时则是以为,垂类音乐领域已经被市场消耗殆尽,观众对音乐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以是他们将眼光转向了原创音乐和新音乐;《时光音乐会》则是又一次转向,不是单纯的“翻唱”,而是有了许多刷新,例如用做唱片专辑的工业流程为艺人提供改编偏向。
这是又一个“循环”,或许也可以说是综艺内容生产的固有纪律。可以将其想象为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状态,从内容的底层逻辑来看,似乎又回到了一个原点,但实在通过附加的新意设计,即便形式没变,但感受确实截然差异。
而且,这照样一个在商业逻辑影响之下的循环。例如,去年原创音综进入了井喷期,即是在业界感受到观众们对“原创”音乐的呼叫而降生的,然而在原创音综还没有到达预期热度的时刻,今年的音综却又打起了更平安的“盛行”“翻唱”牌,这也是市场的纪律所在。
“原创”遇冷,究其基本照样音乐产业自身的问题。华语乐坛近年来的生长并不尽如人意,盛行音乐难出佳作,同时说唱、乐队、摇滚等垂类音乐迎来了较快的生长,受众进一步被分化,音综也难以再像早年一样缔造相符民众审美的佳作。
音乐“工业化”要求,什么人干什么事要被加倍细分,提高效率成为工业社会的需求。但注重力经济时代,“前台”被投以更多关注,杠杆失衡,工业流程变得愈加畸形,在效率与收益的双重挤压之下,音乐自己也就成为无灵魂的商品。
反映在音乐综艺这一品类上,则是音乐与综艺的“比例”问题。
在此前音综生长历程中,综艺感往往由新颖的节目形式承载,早期《好声音》的转身抢人,厥后的《蒙面唱将》《跨界歌王》都是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带来话题度,但经由近十年的生长,灵感也在消耗殆尽,“综艺”的部门就加倍依赖“剧情”。
这种做法在现在的音综中非经常见,以《时光音乐会》为例,讴歌的契机不仅是单纯的“想唱就唱”或是竞赛竞技,而是将眼光放到了歌手小我私人的回忆与体验中,并辅以信件等带有“时光感”的线索将一个又一个的翻唱串联起来。
但更多的音综依旧把综艺感承接在了“匹敌”上,以2020年播出的《天赐的声音》为例,只管这一节目进一步加深了“跨界互助 匹敌”的节目形式,但其自己的“综艺故事”很难保证节目的“出圈”,于是在歌手之间匹敌的基础上,《天赐的声音》还将乐评人与歌手之间的矛盾清晰的展现出来,第一季里的乐评人丁太升就担任了一个“导火索”的角色。
“辣评萨顶顶”“与rapper互怼”,在一次次的毒舌与唇枪舌剑中,《天赐的声音》确实赢得了一部门关注度,但“太重炒作却忽视音乐”的争议一直存在。
同样选取了类似路径营造综艺感的另有2021年抖音音综《为歌而赞》。节目约请到了各领域的着名歌手介入竞赛,同时以原创音乐和翻唱改编两个赛道睁开角逐,而节目对于音乐的评判尺度则酿成了能否在抖音里“火”,打分观众也酿成了抖音上的巨细网红。
节目里,网红锐评歌手的名排场也再度引发烧议,甚至催生了不少“名排场”。同时,节目还将不少民众认知里的“抖音神曲”举行了翻唱改编,翻唱者则往往是着名唱将。
这两档节目的续作也对这样的战略举行了调整,就2022年的节目内容来看,能够很显著的感受到在“综艺感”方面它们已经不再沿袭“匹敌”战略,转而加倍关注歌曲自己的热度与翻唱的质量。
那么在此,我们也想针对本文主要讨论的几个问题举行简朴总结。
关于翻唱与原创,实在都服务于综艺的整体表达,当下火爆的《声生不息》与此前口碑颇高的《时光音乐会》都证实晰“翻唱”在链接时代与回忆上的主要作用。这是对时代思潮的敏锐掌握,也是对翻唱这一基础形式的“元素叠加”。
音综作为一定水平上音乐市场的映照,也肩负着让人们感受到时代音乐脉搏的责任。仍有不少针对新音乐,垂直品类的原创音乐节目,只是关注度之低让他们不得不淹没在了海量的综艺里。在思索“华语乐坛完没完”的同时,观众们不妨对原创多些关注和耐心。固然,这也与爆款歌曲的产出及音乐习惯的培育息息相关,对于原创音综来说,仍需时间的积淀。
最后是“音乐”与“综艺”的连系问题。2020年B站推出的《说唱新世代》在市场均以为说唱品类即将枯竭的情形下,打出了“万物皆可说唱”的新tag,进一步拓宽说唱这一音乐的可能性,这也为综艺感的融入提供了时机。社会问题、深层思索的加入让歌曲展现出更多魅力,实现了音综“音乐的出圈”。
同时《说唱新世代》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音乐人故事及小我私人特点的挖掘,实现了音乐与综艺的平衡。“音乐”与“综艺”是相互推动的关系,康健的音综通过综艺娱乐人,通过作品熏染人。
不能否认的是,从业者一定面临着更多现实上的思量。联系到此前所说的“螺旋式上升”的音综生长路径,对于内容形式的探索焦虑,也如兜圈子一样平常在音综人的身上周期性泛起。
近期经典歌曲翻唱这条路上涌现了太多节目,这个周期又泛起了,任洋说:“实在不是说是逆境,而是我们每做一个题材和一个新领域的时刻,每隔两年左右就会履历一次类似这样的周期性痛苦。”
但至少现在,新的周期最先了,另有许多空间供人们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