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又一个被阿里收购的APP,祛除了

这些年,阿里收购的项目似乎进入了一个怪圈:不少APP逐渐被关停,不少项目最后没有了什么声量,逐渐被民众遗忘。

固然,也有一些生长得很好的,在互联网激励的竞争名目中,始终牢牢占有一席之地。只是,这样的例子,似乎对照少。

最近,又一个曾经红极一时的APP被爆出,已经住手产物和手艺的升级,营业团队也已经大幅缩短。

8月18日,据晚点报道,网易考拉(后阿里更名为考拉海购)被阿里并购三年后,现在营业团队人数从2021年的400多人,到现在只剩下20人左右。产物、手艺只做维护,不再升级。营业上也只聚焦在以母婴、美妆类目为主的会员电商营业上。

从昔日跨境电商平台巨头,祛除到被市场遗忘,令人唏嘘不已。

除了考拉海购外,包罗虾米音乐、天天悦耳、雅虎中国、口碑网、优酷土豆、饿了么等阿里系其他产物也曾泛起并购后业绩滑落、市场份额大跌的征象,甚至一些曾经的"独角兽"现在已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

01、昔日霸主考拉海购,跌落云端

考拉确立于2015年头,因降生在跨境电商发作的盈利期,曾是网易旗下声名大噪的电商平台。

其营收一度占公司总营收的28%,成为网易继游戏营业之后的*大营收板块。

可以说,在被网易卖掉之前,考拉海购的年营收曾到达百亿规模,仅次于天猫国际。数据显示,2018年考拉的GMV已经靠近300亿。

除此之外,网易考拉一直是跨境电商领域的老大,在市场份额上考拉海购也稳居市场*的位置,和天猫国际一起占有市场的半壁山河,且是第三名京东海囤全球购的两倍。

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18年,网易考拉延续三年位居跨境电商行业市场份额的榜首。2019年上半年,网易考拉仍是以27.7%的市场份额排名首位,天猫国际和京东海囤全球划分以25.1%和13.3%的市场份额排列二三。

2019年9月,网易考拉海购被阿里以20亿美元的价钱全资收购。这次收购是那时阿里在电商领域*手笔的投资并购,一度引发市场惊动。

彼时险些所有人都以为,天猫国际和考拉海购牵手后,跨境电商中老大和老二的山河便收入阿里的囊中,这是阿里乐见的。

往后,考拉海购加入阿里动物园,并逐渐去网易化。本以为有阿里重大的资金与资源靠山,考拉海购会更为虎傅翼。

然而,考拉海购并没有如外界展望般在营业、模式上与天猫国际合并,而是在配合阿里电商生态结构的基础上,走上了一条日渐差异化和服务精准化的变化之路。

2020年8月,时任天猫收支口事业群总裁、考拉海购CEO的刘鹏(混名:奥文)宣布了考拉海购战略升级为会员电商,将目的用户群体聚焦至海内的3亿新中产,并明确示意,"考拉不需要成为*个天猫国际"。

在刘鹏的设计中,天猫国际继续做用户宽度的延伸,在现有1亿多用户的基础上,在淘系内做更洪水平的用户渗透;而考拉在阿里内部的定位就是特色电商,与天猫国际分工协同,做用户深度上的拓展。

在外界看来,这样的战略模式,一来是让考拉海购进一步缩小聚焦会员消费群体,在阿里系统下最适合自己的生长路径;二来,是为了 " 让道 " 天猫国际。

从原本可与天猫国际一战,到成为阿里跨境电商的战略弥补,考拉职位下滑得很显著。

也是在被收购后的这一年中,考拉海购的活跃用户下滑严重。

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显示,到2020年7月,考拉海购APP月活仅为742.3万,与2020年1月的1002.04万的数据相比大幅下滑25.92%。

彼时,对于考拉来说,未来的事态尚不乐观。

到2021年,叠加疫情影响,考拉海购APP天天不到100万人打开、年生意额不足30亿元。考拉海购在阿里内部的权重,下降得更显著。

在团体层面,在宏观环境与竞争压力下,阿里这艘大船也在改变航向。也是在这一年,阿里最先试行谋划责任制,自力盘算损益,考拉也最先了自负盈亏之路。

据晚点报道,2022年春节后,一则未经证实的听说在考拉内部撒播:考拉必须在9月尾前实现盈亏平衡,否则会被关停。缩短比预期更早、更凶猛地降临到员工身上。5月,阿里整体缩短,考拉也最先裁员,许多员工脱离了阿里西溪园区7号楼4层。

现在,考拉海购官方微博,从6月1日以后就没再更新了。APP虽然还在,但产物和手艺都不再升级的情形下,未来还能存活多久,险些可以预见。

02、虾米音乐、天天悦耳关停

在阿里收购史上,有许多着名的APP,耳熟能详。如天天悦耳、UC浏览器、优酷土豆、豌豆荚、酷盘、虾米音乐、饿了么、高德舆图等。

2013年1月,阿里巴巴团体在架构调整的同时,将虾米收入麾下,确立了音乐事业部。

在阿里麾下,虾米获得资金支持后,最先在2014年启动寻光设计,专门扶持原创音乐人,一时成就斐然。2015年年头,阿里巴巴决议,虾米音乐和天天悦耳(2013年底收购)组建成阿里音乐;其中,虾米音乐走专业音乐人蹊径,而天天悦耳主打民众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的音乐版权大战和最严羁系禁令中,阿里巴巴也放肆拓展*版权资源,拿下了滚石、信托音乐、华研等着名唱片公司的*版权。

2015年7月,阿里巴巴宣布确立阿里音乐团体,高晓松出任董事长,宋柯出任 CEO——那时,高晓松示意,阿里音乐团体一定会成为一家*音乐机构。

一年多后,在阿里巴巴确立大文娱板块的条件下,阿里音乐再次发生更改,认真优酷土豆的杨伟东兼任阿里音乐CEO,高晓松认真阿里大文娱的国际战略,而宋柯则认真阿里音乐演艺营业及创新生长。

2016年4月15日,天天悦耳洗面革心正式更名为阿里星球。与其说是更名,更像是粗暴替换。

原本天天悦耳主打的音乐功效被淡化,阿里星球将听歌功效放到了二级菜单中,取而代之的是,一级入口被“粉丝游乐”、“天天视听”和“幕后英雄”,而这三个板块背后划分贯串着整个音乐生产、流传和消费几个主要链条。

也就是说,阿里星球将音乐制作、演出服务、商业互助、园地租赁、词曲制品、演出售票等一整套围绕音乐的商业化运作所有塞进了这个软件之中,种种服务应有尽有,但app庞大得用户不知道怎么安安悄悄地听会歌。

这种做法,也间接加速了阿里星球用户极速流失。有网友示意:“一打开阿里星球,就像进了另一个淘宝,听歌的感受瞬间就没了。”往后,天天悦耳一直处于半温不火的半制品状态。

据百度指数数据来看,自天天悦耳更名为阿里星球后,其APP的搜索量在2016年4月16日到达岑岭,后又履历大幅度下跌,并在之后维持下降趋势。

从外部因向来看,版权大战最先后,在线音乐服务行业的名目趋于显著,其中有腾讯系的QQ音乐、海洋系的酷狗 酷我、阿里系的虾米 天天悦耳,此外另有黑马网易云音乐。

这场资源争取战正好遇上天天悦耳并入阿里系,开发团队职员更迭。厥后,天天悦耳的音乐资源削减,体验优势又逐渐损失,此时的天天悦耳,已经很难跻身行业一线。

2016年12月,确立仅7个月的阿里星球宣布住手服务,因"升级"成阿里星球被刷新得面目一新的天天悦耳也就此与粉丝彻底别过。

而在版权过少、分享晦气的双重逆境下,仅剩的独苗虾米音乐,也不得不下架了大量音乐,据艺恩数据显示,2015-2016年,光是QQ音乐的曲库规模就到达1500万首,而虾米音乐只有400万首。

雷峰网注重到,在输掉版权大战后,虾米音乐也逐渐脱离了音乐App的*梯队。

据Quest mobile数据,2018年QQ音乐的市占率到达了40.7%位列首位,酷狗、网易云音乐和酷我音乐的市占率划分为25.4%、15.6%和10%,而虾米音乐仅为4%。

很显著,高晓松和宋柯未能拯救阿里音乐。

到了2019年6月,在阿里巴巴的新一轮架构调整中,虾米音乐由大文娱划入到阿里巴巴的创新营业事业群——然而,三个月后,网易云音乐宣布获得来自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共计7亿美元的B2轮融资。

彼时已经有看法以为,连年亏损的虾米音乐已经被边缘化,甚至要被放弃了。作为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其中一个介入者,虾米无疑是受到行业事态之裹挟。

从一最先,中国在线音乐市排场临的*问题,就是版权。2006年,以巨鲸的确立为标志,正规版权音乐网探索最先;然而,一直到2010年前后,整个互联网音乐领域的分发,才最先逐渐向正版转型。

从2011年到2016年,是在线音乐市场迅速走向名目整合的几年。

在此时代,百度音乐不停调整,最后选择和太合音乐团体合并;腾讯则依附QQ音乐的疯狂版权收割不停走向壮大,而且通过与酷狗、酷我等 App 的资源合并,稳固了自身的强势职位。

值得一提的是,网易云音乐在2013年4月宣布后夹缝求生,通过在版权上站队腾讯立身,而且在不停发展中逐渐确立自己的产物特色——由此实现了异军突起。

固然,阿里巴巴也在不停的资源整合中,确立了阿里音乐,而虾米成为阿里音乐的拳头产物。

不外,随后数年,名目再次发生转变。其中,腾讯通过资源和营业整合,确立了腾讯音乐娱乐,而且在2018年底实现上市——成为中国在线音乐领域的*巨头。

同时,网易云音乐在优异的产物体验和极其庞大的版权斗争中,赢得了自身在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主要玩家职位。

其中,在腾讯事实上已经一家独大的靠山下,2018年10月,在网易云音乐的新一轮融资中,百度成为其战略投资方;2019年9月,阿里巴巴宣布作为领投方介入了网易云音乐 7 亿美元的融资。

至此,随同着百度和阿里巴巴的支持,网易云音乐成为*自力于腾讯系之外的大型在线音乐玩家。

对于彼时的虾米音乐来说,阿里巴巴对网易云音乐的投资,无疑是一个重大袭击。到了2020年,中国在线音乐市场的名目已经灰尘落定。

凭证 Fastdata 宣布的《2020 中国在线音乐行业讲述》,中国在线音乐市场已经进入到寡头时代,"一超一强" 名目显著——腾讯音乐一家独大,牢牢占有霸主职位,也就是 "一超"——而所谓的 "一强",固然指的是网易云音乐。

其中,在2020年10月,在线音乐App月活排名的前五中,*、*和第四都属于腾讯系,月活排名划分约为2亿、1.88亿和7248万——网易云音乐排名第三,月活是8895万。

虾米音乐排名第五,月活在2236万。这份《讲述》还示意,当前的中国在线音乐市场,马太效应尽显,强者愈强,头部平台正快速抢食中小平台的用户时间。

毫无疑问,虾米音乐已经处于被抢食用户时间的中小平台之列。

对于阿里来说,音乐不外是一学生意。

2019年,高晓松在阿里的任职,正式走到终点。这一年,他相继卸任杭州阿里音乐董事长和北京阿里音乐董事长的职位。据业内人士的说法,高晓松在阿里的这几年,是阿里音乐失去的三年。话语间,充满了对阿里音乐的惋惜。

2021年2月5日,虾米音乐正式关停。属于阿里音乐的时代,彻底已往了。

03、优酷土豆、饿了么落伍

除了音乐之外,不得不提一下阿里收购的优酷和土豆。

昔时,长视频市场份额的前两名是优酷和土豆,二者合并之后,纳入阿里大文娱,几年后被腾讯、爱奇艺反超。许多网友至今仍然以为不能思议。

在视频网站草泽生长时期,优酷是*个上市的视频平台,以UGC内容为主,对标的是那时大火的YouTube,先后打败了56、六间房、酷6等同期视频平台,并购了*大对手土豆网,坐上了视频网站的头把交椅。

2014年,优酷土豆与百度控股的爱奇艺、腾讯视频组成行业*梯队,优质内容源争取不停加剧。

2015年,阿里收购优酷土豆。那时优酷网和土豆网为中国*、*的视频网站。此举在那时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并购案”。

2016年,优酷土豆元老、合一影业CEO朱辉龙离任。优酷土豆董事长兼CEO古永锵正式退出优酷土豆治理,执掌阿里文娱百亿投资基金。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收购完成后,一方面在公司内部举行人事情革,一方面在优酷土豆推出了边看边买等功效。此外,频仍换帅带来的不良影响,逐渐伸张到了营业层面,由于在影视剧版权争取领域的失利及自制、*内容的“慢”人一步,优酷土豆最终不停衰落。

2016年6月,阿里巴巴团体宣布确立阿里巴巴文化娱乐团体,周全整合合一团体(优酷土豆)、阿里影业、阿里音乐、阿里体育、UC、阿里游戏、阿里文学与数字娱乐事业部等营业。但阿里大文娱确立两年多的时间,先后任命了三个*。划分是,俞永福、杨伟东、樊路远。

除了*更改之外,阿里大文娱其他营业高管也在不停做调整。2018年5月,阿里大文娱内部举行架构调整,此前担任阿里音乐CEO和大麦网CEO的张宇被调回阿里团体,由杨伟东兼任阿里音乐CEO,樊路远兼任大麦网CEO。

除了频仍的人事情动,阿里对视频内容的不重视及优酷年轻用户不停流失,也是导致优酷逐渐祛除的一个主要缘故原由。

据一位优酷去职员工示意,当优酷成为人家的导流渠道,做内容的人也就没有了念想。在优酷最先融入阿里时,古永锵对优酷年轻化、二次元的设计弃捐了,由于阿里有更主要的设计:把优酷酿成阿里营业链的一环,经受基础服务的渠道。

往后,优酷作为阿里文娱的主力,曾经的视频行业老大,现在已经悄然落伍。无论是会员数、用户停留时长,照样爆款剧集、综艺数目,优酷远远落在了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之后。

至于外卖平台饿了么,其和美团之间的差距日渐扩大,已然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熟悉互联网的人都知道,饿了么也曾是当之无愧的外卖巨头,而现在饿了么却逐渐落伍了。

2017年8月,饿了么以8亿美元乐成收购百度外卖。2018年4月,阿里宣布已以665亿元的价钱全资收购饿了么。在那时的媒体采访中,张旭豪谈道:有了阿里我们能赢,言语中充满了对“背靠大树好纳凉”的憧憬。

在阿里收购前,据易观数据显示,2017年12月饿了么App的月活数为4505万人,美团外卖App则为2883万人。从市场份额来说,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份额占比到达了54%。

现在回过头来看,54%的市占率,是饿了么的巅峰,也是衰落的最先。

从2018年下半年最先,饿了么的市场份额就被美团反超。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季度,饿了么的市场份额下降到48.9%, 2019年上半年降至43.9%,往后一直未见回升。

作为电商平台,阿里的本质,是将自有流量和采购来的流量通过种种形式导给商家。以是,从各方面来说,给阿里带来流量输血,是许多阿里系产物的*目的。

只管2020年3月,支付宝App首页新增了外卖抵家版块,全力向饿了么运送流量,但现实的引流效果却不理想,在与美团的竞争中依旧落于下风。

凭证QuestMobile2020年6月宣布的数据,饿了么APP月活跃用户数为7661万,而美团外卖则为1.4478亿。

相比之下,美团外卖背靠腾讯,拥有壮大流量的输入,以餐饮为焦点打造多元的社交生态,链接了商户端(美团、民众点评)、用户端(QQ、微信)。

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住手2021年*季度,美团外卖占比已达67.3%,饿了么则进一步下跌至26.9%。就连饿了么起身的大本营上海,其市场份额自2020年9月以来,已不到50%。

从营收上看,2020年*季度,美团的餐饮外卖营业收入到达了145.4亿元,而阿里生涯服务板块收入是71.1亿元。换句话说,同期整个阿里生涯服务板块的收入,不及美团餐饮外卖营业收入的一半。

现在在财报中,阿里也不再强调饿了么在内陆生涯服务市场的占比份额了。对饿了么甚至阿里来说,现在也还没有找到新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