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本钱宠儿,卷进人形机器人2.0

人形机器人,又起风了。

在WAIC 2023上,没参加的马斯克,仅仅把“擎天柱”派到了现场,就在会场中被几度围观;而人头攒动的还有动作一再的国内玩家。

一边,傅利叶智能首发其完结自研可商业化落地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与“擎天柱”试比高,不只两款人形机器人都可以完结行走、上下坡等相关才干,在量产出售上,创始人顾捷还表明在今年年底超车抢跑;另一边,达闼机器人不只发布*多模态大模型RobotGPT,并接入其人形机器人Cloud Ginger,一起又取得一轮10亿元融资。

同台PK的表现下,在万亿级通用机器人赛道,各路玩家早已暗流涌动。反映到一级商场端,也好不热烈。有VC表明,现在好的项目太抢手,得加快投。

“本来一向看不出来跑的时机,欠好出资,但现在出场,假如能跑出来一家,那就是yyds。”出资人坦言,现在估值其实“炒”得很高,可是一向“炒”就会一向涨。

但也有VC表明,这场狂欢刚来到夜里11点,距职业见到曙光还有很长的时刻。“新概念一出,我们一窝蜂上来嬉闹,鱼龙混杂,这是个很high、但也至暗的时刻。做出资仍是需求以合理价格去bet一个未来有高增长潜力的商场。”

假如说特斯拉“擎天柱”的出现是马斯克自带光环的赛道预热,那么眼下又是什么再次推动了这波技能在国内的创投狂潮?

1、一个并不新鲜的论题,由一笔8.2亿美元融资谈起

从人形机器人工业链来看,其上游中心硬件为伺服电机、减速器、操控器、传感器等,软件则包含机器视觉、人机交互、机器学习、系统操控等;中游本体制作商和以服务、工业场景为主的下流运用。

从本田在1972年搞出了阿西莫(ASIMO)震动职业,到波士顿动力在2016年亮出了Atlas秀翻全网,很长一段时刻,人形机器人在硬件才干上寻求打破。据2018年安全证券的陈述指出,伺服系统、减速器和操控器是国内机器人职业所缺失的三大中心零部件。

而跟着机器人中心器材的工艺、功用不断提高,以及系统才干逐渐完善,国内也随之掀起*波人形机器人的愿景热潮,比较有代表性的作业是优必选达8.2亿美元C轮融资。

2018年,跟着优必选开宣布*代Walker机器人,完结我国双足机器人行走才干的打破后,优必选在腾讯背书下,打开了人形机器人的幻想空间,工银出资、竟然之家等工业方更是带着订单来投。那一年,优必选相隔4个月连续完结战略融资及C轮融资,近30家本钱团购,估值飙升至51.25亿美元,间隔2016年B轮10亿美元估值翻了超4倍。

有参加其间的出资人李伟表明,其时有个很明显的感触,跟着时刻推移,出资人自己加戏,构成了一种团体疯狂。“有一种其时自洽的出资逻辑是,我们要找能代替手机的下一个潜在流量进口,特别腾讯背书后自然会往流量上去考虑,就觉得机器人是有潜力的,相当于看到了科幻小说里的场景,比如钢铁侠的Jarvis。”

在*波对人形机器人的出资热度下,优必选首要迈出了国产人形机器人的两步:一是做出机器人关节需求用到的伺服驱动器并量产;二是经过电控进一步完结降本。

李伟坦言,“早年我们都在聊波士顿动力机器人多凶猛,前后空翻,跟人打架,看着特别fancy。海外公司优势是前沿技能,可是做产品不计本钱,比如Atlas是液压驱动,本钱太高。优必选等于展示了我国企业的降本量产优势,其时也支撑起创始人周剑所描绘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的蓝图。”

随后仿人型机器人的开展稍微有点不温不火。

2021年6月,以11亿美元的估值,现代收买了波士顿动力80%的股份,软银则保留了20%。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在爆红之后,也如李伟所言,先进入了工厂而非家庭。

上一年8月,小米首先发布人形机器人“铁大”,但“踉跄”、“摔跤”、“比雷总年岁都大”成了标签,网友造梗的一起也显现出产品的困境;2个月后,特斯拉“擎天柱”露脸,但也没能少得了被讪笑,称其是只能靠人工抬上台去展示的铁架子。

其时的人形机器人,还被当作是各大科技企业“博眼球”的营销噱头。

2、从愿景走向具身,有钱有研的都开端破解人形

行至2023,不到一年时刻,人形机器人的重视度却到了一个新高度。

英伟达创始人兼首席履行官黄仁勋说“ AI下一个浪潮就将是具身智能”,加之马斯克“通用型AI算法支撑的机器人是特斯拉未来长时刻价值地点”,让创投圈一向讨论的人形机器人“躯壳重要仍是魂灵重要”问题,在爆火的ChatGPT下得到了回答。

华山本钱(WestSummit Capital)合伙人刘明豫表明,有了“魂灵”,人形机器人落地就有期望了。“只需有智力,轮式机器人、四足机器人,都可以 ‘具身智能’,而现在商场上的服务机器人在 ‘智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大部分机器人只能完结特定范围内的限制使命。”

元璟本钱出资副总裁张世璞更是感觉到,“具身智能”这4个字在言语图画等模态上最近半年的开展对群众进行了教育,但关于人形机器人的具身智能怎么表现,在科研界仍是工业界都还没有彻底构成一致。而谷歌和斯坦福等团队现已展示了一些概念验证的振作效果,信任很快,一个较为通用泛化才干强的SOTA会诞生。

但无论怎么,这一次相较2018年,赛道更为热烈。在特斯拉、本田、丰田等汽车职业大佬以及小米、谷歌、亚马逊等科技企业纷繁入局后,有钱有研的本钱宠儿们也在蓄力后涌入。

来历:猎云网

以傅利叶为例,一家做恢复机器人的独角兽时至今日,做出人形机器人也并非偶尔。创始人顾捷坦言,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梦想从大学就已然诞生,时刻乃至可以倒推到20年前。可是一路走来,硬件上有许多壁垒要攻破,每一个零件怎么加工、规划,终究成为产品,是一个缓慢的进程。

创业初期,对内缺少满足的资金和人才,于外则是硬件开展的年代条件还不行充沛,顾捷表明其时假如就说做通用机器人,就比如在40年前新势力说要造新能源车相同,更像星斗大海。

故而一开端,傅利叶以外骨骼式的机器人来做研制跟商业化的落地,而双足的外骨骼机器人,让人穿在身上走路,成为了傅利叶最早的人形机器人雏形,也让傅利叶在开展进程中逐个打破传感器、模块化的一体化关节,以及仿生的机械结构等底层技能关卡,让GR-1在历经4年的研制后,其安稳性、力气、负载才干得到全面提高。

顾捷泄漏,GR-1在电驱动的人形集成上完结了较大打破,身高1米65、55公斤,全身有40个关节,使得其身形更似成年人,且运动才干和灵敏度比较高,可快速行走、避障、上下坡、抗冲击搅扰。

于傅利叶智能而言,根据原有技能途径,测验去做通用型的机器人,在堆集康养场景的经历上,至少可以让傅利叶的人形机器人在研制中,看到一些商业化落地远景。

追觅作为智能清洁领导品牌,也在原有的家庭场景下做衍生,于2021年进入仿生智能机器人范畴,并在2023年3月底推出了通用人形机器人和仿生四足机器狗EameOne二代。

追觅立异机器人产品担任人表明,机器狗是交融了电机关节、感知、操控、决议计划等中心技能的集成体,是智能仿生机器人转向消费品量产验证的重要一步。

上一年5月,追觅科技建立立异机器人研究院,主攻大扭矩的关节机械臂、足式机器人等通用人形机器人技能的相关研制及制作,加快推动了其对人形机器人的开展。据其泄漏,追觅在硬件上首要依托于其自研的伺服电机为技能中心来做才干延伸,把握了结构及电子研制中心才干,一起在运控算法、导航算法、视觉与AI算法等方面继续储藏优势。

从优必选、傅利叶智能再到追觅,不难发现,企业奔赴人形机器人的局面,是经过打破中心零部件的技能问题。张世璞表明,元璟在2020年领投C轮,并于2022年D轮加注傅利叶,正是由于看到公司在人形机器人的中心零部件上,有了十足的开展和老练的研制,让他们对做出人形机器人有更强的决心。

在越来越多玩家涌入下,就具身来说,华山本钱合伙人刘明豫坦言,中心零部件不再构成国内玩家做人形机器人的门槛。“人形机器人早年最难的双足运动操控等身体问题基本上现已处理。”

3、2.0人形机器人萌发,“眼睛”、“大脑”仍未打通

从国内最近的人形机器人研制热度来看,国产玩家于人形机器人赛道而言归于虽迟但到。

追觅立异机器人产品担任人表明,近几年我国的科研水平提高敏捷,与国际的纯技能层面距离现已缩小许多。再加上国内比较好的工业根底和运用环境,储藏较高的工程师盈利以及制作端齐备的出产链系统来看,可以完结从零件到整机、从实验室到量产的完好的处理方案工业链,也是本乡企业可以捉住的利好时机。

顾捷坦言,在整个人形机器人快速迭代和开展的初期,各家仍处于在落地前不断做迭代和调试的进程,而在商业化前期,产品力至关重要。

“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很好的载体,也是整个通用人工智能终究一公里。让机器人站起来跟一般的人相同高的视界,学会走路、适应环境,完结东西的运用,这将会是通用机器人的里程碑。”

在通往具身智能的路上,不难发现人形机器人玩家更偏重身体的打造,而大脑则是交给大模型去处理,后者亦是当下出资人重视的要点。

华山本钱合伙人刘明豫表明,大模型加人形机器人才叫所谓的具身智能,可是需求某个特定场景内的笔直大模型的建立,这就涉及到特定场景下的数据搜集,视觉技能即“眼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AI的根底是数据,即便ChatGPT,现在也仅限于二维,还没有对3D实在国际数据的抓取和弥补途径,也就没有办法堆集这些数据。一年前我们讲元国际构建也是这样,大模型同理。”

在她看来,具身智能的落地,需求让机器人可以了解三维国际的信息,而这需求视觉技能从2D向3D进化,需求像肇观电子这样的把握智能3D视觉技能的公司来补上具身智能“眼睛”的短板。

“让机器人的脑子越来越聪明,就恰似一个婴儿看国际,从眼睛含糊到看清,再到学习堆集相得益彰。人形机器人的待解壁垒在于脑子和眼睛,经过长时刻堆集、收集满足多的数据,反哺模型练习,终究才干真实意义上完结具身智能。”

那么,“脑子”还必须由人形机器人集成商来完结吗?未必。

比如,在这进程中,追觅专心机器人本体的研制,霸占人形机器人“技能难度大,制作本钱昂扬”等难题,并继续探究机器人技能工业化的或许。追觅上述担任人以为,机器人职业正在构成相似智能手机的生态——手机厂商担任制作,供给途径;一起会有各种APP厂家参加进来。

再到傅利叶这边,顾捷表明要做到人形具身的leader,具有灵活的举动才干,但大脑会与高校或许其他AI团队就构建商业化智能AI大模型的才干深度协作。

对此,张世璞以为,于一切玩家来说,“大脑”或“本体”,能专精做好一件,就现已具有出资价值;但终究老练的公司必定会做好交融,有点相似Autopilot于EV的联系。

“大脑可以将杂乱模态的数据与机器人的 ‘本体感触’奇妙架构对齐,一起确保身体可以安稳履行,做好其间恣意一件就需求十分多的技能栈。我们前期做自己拿手的作业,然后进行商业协作,去建造整个生态,其实是更有用使用社会资源的一种方法。”

4、走向群众:“锤子”有了,“钉子”呢?

人形机器人的研制,于企业而言是霸占技能高地的进程,但往往也会忽视商业化。

许多时分,技能有了,但也会面对从初期到老练的商场教育难题。一个闻名的理论是,一切科技产品的前进,最早都是经过有钱人玩具的形状出现,而人形机器人的定价一开端也是如此。就拿“擎天柱”的2万美金定价来看,这样的一个人形机器人仍然是顾捷所说的奢侈品,到老练产品推向商场仍然还有2-3年。

那眼下各家在推动商业化的进程中,产品用在哪里?是否真的刚需?高本钱导致的高价格,又谁来买单?都是值得考虑的出题。

华山本钱合伙人刘明豫表明,波士顿动力的技能的确亮眼,但工业化进程还有待时日,工业化需求完结低本钱的大规划出产制作,这需求很长时刻的经历堆集和工艺打磨。而阶段国内的人形机器人公司,有必定的先发优势,可是要注意构建产品的护城河,需求寻觅优质、能起量的运用场景,提高“智能度”和“好费用”,以及最要害的一点“性价比”。

从出资视点来看,她表明,机器人赛道华山本钱往往垂青两点,一是产品到达了必定“好费用”的门槛。比如送餐机器人赛道迸发,外部的推手是受疫情影响,客人对“无触摸服务”的偏好,但一开端职业界产品不老练,机器人撞人等安全作业常有产生;直到产品经过技能迭代,安全性、安稳性到达必定benchmark之后,产品到达比较好用的状况,职业界就会逐渐出现起量的趋势。

二是产品的“性价比”。从出资报答(ROI)的视点看,人形机器人在可以完结家政/恢复/工业场景等大部分人力作业的替换,且本钱还比人力更低时,会有客户买单。但关于作业才干的完结,仍是取决于“脑子”跟“眼睛”的进化时刻,要完结商业化,这两点缺一不可。

在此阶段,她以为,国内机器人公司会面对制作业企业的正常竞赛,首要表现在产品和价格上的内卷加快,不只需做好,还要做廉价,经过规划效应完结均匀降本,再去做2B营销,完结推翻式立异的终究一步。

一起,张世璞猜测相似的职业小高潮会跟着各家产品发布迭代、功用提高,连续产生,但关于创业公司来说,中心仍是要找到自己真实可以商业化落地的有用途径,一起战略上要深耕人形工业链的要害技能,找准生态位。

或许如顾捷所说,与产品力比较,商场化终究会经过时刻处理。关于一项新技能的诞生,不高估,以为2年内就人人可消费,但也不要轻视5—10年内其真实可以走向日子的或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