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谁是长三角万亿都会第10位「幸运儿」-国际黄金
长三角区域的都会竞逐越演越烈。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数据发现,2024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的GDP总和到达73549.46亿元。从占比情形来看,长三角占天下GDP总量的24.82%,靠近四分之一。
不仅云云,长三角照样天下“万亿之城”最多的区域,席卷了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宁波、无锡、合肥、南通、常州9个都会。
现在,温州、徐州都加入“万亿俱乐部”的竞逐——这两座都会都将冲万亿GDP的时间表设定在2025年。
2023年一季度,徐州领 先温州14亿元。到了今年,温州逆袭,反超徐州7亿元,重回长三角GDP前十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座都会都是C牌都会:温州的车牌是“浙C”,而徐州则是“苏C”。除了经济体量相近以外,两地在人口数目、市域面积方面也较为相近。
至于谁能成为长三角“万亿俱乐部”的第10位“幸运儿”,值得期待。
“浙C”反超
作为浙江的经济重镇,温州素有“民营经济之都”的称谓。若纵观其经济生长历程,温州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并不容易。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月,从农村家庭工业起步的“温州模式”曾让这座都会名扬四海。谁人时刻,温州家家户户开起了前店后厂式的家庭作坊,伴着家庭工业的兴起,区域性的产销基地,即专业市场也随之生长起来。
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的相互依存,配合促进了温州的经济生长。久而久之,服装、鞋革、电气、泵阀、汽摩配五大传统产业成为温州产业的最 大特色和亮点。
但在这个历程中,温州并不都是顺风顺水。随着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不停迭代,温州的传统制造业一度露出生产业条理低、创新能力弱、产出效益低等结构性短板。再加上2011年局部金融风浪袭击温州民间金融,使得温州的经济生上进入了“阵痛期”。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8年,温州经济生长速率显著放缓。若从GDP的增速来看,在这八年时代,其经济总量增进了105%,同期天下GDP总量增进了126%,增速低于天下水平。
不外,温州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产业短板。在这时代,温州鼎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刷新力度,并加大研发投入,激励企业增强自主研发,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在一系列政策行动的叠加作用下,温州也看到了成效。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温州GDP排名提升5位,跃升至天下第30位。与此同时,今年一季度,温州经济提速势头显著,GDP总量到达2125.2亿元,同比增进6.1%,在天下排名第27位。
若细看温州经济生长亮点,在众多产业当中,工业经济增进动能十分强劲。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温州规上工业增添值为378.1亿元,同比增进10.7%,高于全省2.5个百分点,比去年整年和去年同期划分加速1.3、4.7个百分点。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央主任刘奇洪对时代周报记者示意,已往温州履历了一段弯路,包罗产业结构转型缓慢、企业外迁等问题。但近年来,温州也在着力转型,其产业转型的一个特点,就是由劳动麋集型产业向资源麋集型、手艺麋集型产业转移。
从一封信到一个量子军团
例如在新质料、新能源领域,青山控股已成为天下500强企业,拥有着大量的镍矿资源和新能源项目;华峰团体作为海内顶 尖企业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聚氨酯制品质料主要产销企业。此外,在智能装备领域,正泰团体成为中国低压电器龙头企业,乐清电器也乐成确立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整体来说,这几个产业正处在风口上。加上国家正推进老旧装备更新,也给温州例如智能装备产业带来了更多的生长时机,而且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市场化水平也将助推于此。这些种种成效都能解释,温州产业转型较为顺遂,且部门产业已迈入高质量生长阶段。”刘奇洪说道。
温州一季度的投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态势。2024年一季度,温州全市牢靠资产投资同比增进6.9%。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进10.7%,占到工业投资的56.5%。
谁将更胜一筹?
同样作为长三角区域的“C城”,今年一季度,徐州的经济运行也异常客观。统计数据显示,GDP总量到达2118.35亿元。从增量上来看,较去年同期增添了102.1亿元。
不外相比于温州,徐州的生长态势暂时稍逊一筹。去年一季度,徐州GDP2016.25亿元,领 先温州约14亿元,现在年同期,温州则反超徐州7亿元。
现实上,徐州和温州在经济体量、市域面积、人口数目都较为相近,也划分是江苏和浙江的“C城”,但从生长路径来看,两城各不相同。
对于徐州来说,其经济生长优势主要体现在重工业上,而温州则是以轻工业和商品经济为主导。
据领会,徐州是江苏唯 一兼具资源型都会和老工业基地双重身份的都会,其经济生长主要分为市区经济和各县经济两块。市区经济主要集中在新兴产业,如新能源、集成电路、半导体质料以及应急产业等,各县经济则主要以纺织、食物、劳动力麋集型产业为主。
在众多的产业当中,徐州的工程机械产业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也是天下4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
现在,徐州工程机械产业规模跨越2100亿元,占天下市场超五分之一。集聚了徐工团体、卡特彼勒、利勃海尔等一批天下500强企业,其中徐工团体更是延续3年位居全球行业前三,这为徐州的经济增进提供了强劲动力。
此外,近些年来徐州在新质料、集成电路等领域的探索上也取得了不错的突破,成为了拉动工业经济生长的主要气力。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徐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添值同比增进6.9%,较1-2月份再提高了2.8个百分点。细分来看,新质料产业产值同比增进6.9%,集成电路与ICT、平安应急产业产值划分增进26.5%、5.9%。
“不外,在优势产业之外,徐州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缺乏强势本土品牌产物,动力不够强,招商引资遭遇一二三四线都会同质竞争,是徐州所面临的短板所在。而温州在高校数目、高校条理上处于显著弱势。”刘奇洪说道。
两城在各自优势产业上发力的同时,近期对于“谁是长三角下一座万亿之城”的预测也越来越多。
从GDP总量来看,徐州和温州在2023年的GDP划分为8900.4亿元、8730.6亿元,相差仅170亿元左右。根据设计的时间表,徐州明确要在“十四五”迈入万亿级都会,温州则明确到“十四五”末,实现万亿级区域生产总值、万万级人口,打造“双万”都会。
“徐州的交通区位优势能成为它冲刺万亿之城的加分项。”刘奇洪剖析称。
徐州现在是天下最 大的铁路枢纽之一,未来高铁网络还将进一步拓展,使徐州在四省通衢的地理位置上具有更强的辐射力。此外,徐州周边区域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厚实,这也成为吸引人口和服务业生长的主要因素。
不外,刘奇洪以为,仅从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来看,许多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能确定谁能跑赢。“这两个都会,预计今年整年GDP冲刺万亿级有一定的难度,对增进幅度的要求很高,但明年也许率都市实现万亿GDP。”
上一篇:香飘飘老板,急了-外盘期货
下一篇:A24转向?-国际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