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她操刀一笔50亿并购:通威股份买下润阳股份-期

令人赞叹。

投资界-并购最前线获悉,昨晚通威股份宣布通告,拟不跨越50亿元向润阳股份增资并取得其控股权。生意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至此,光伏史上最大并购降生。

云云一幕,业内惊讶——不仅由于2023年电池出货量的“老大”吞并“老五”,为光伏行业酝酿已久的大整合拉开序幕,颇具借鉴意义;另一方面,相较于润阳股份钻营IPO时的最高400亿元估值,现在的价钱堪称“打骨折”。

此次操刀的通威股份,我们并不生疏。现任董事会董事长兼CEO刘舒琪,一位89年女生,此前她的身影也泛起在一级市场。

女掌门操刀

缔造光伏史上最大并购

我们先看生意细节:

凭证《增资意向协议》,将先由江苏悦达团体有限公司对润阳股份举行现金增资10亿元,以知足润阳股份生产谋划需要;

在完成对润阳股份尽职观察以及审计、评估事情,并与各方杀青正式增资详细方案后,通威股份将以自有或自筹资金向润阳股份现金增资,同时现金收购悦达团体前述增资10亿元取得的润阳股份股权。

由此,通威股份将合计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生意总计金额不跨越人民币50亿元。生意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股份控股子公司,缔造光伏史最大一笔并购案。

作为本次的收购方,通威股份的故事向来为人津津乐道。1982年刘汉元配偶确立通威,早先以以网箱养殖手艺起身,后又做起鱼饲料生意。2004年通威股份上岸上交所,成为海内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商。

转折点发生在2006年。看到能源转型的伟大远景,刘汉元率领通威股份跨界光伏,以上游为切口,结构硅料和电池片,最终成为光伏两大主要环节的龙头企业。时至今日,通威股份市值超800亿元。

印象深刻的一幕是2023年3月,通威股份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集会上,董事长谢毅将帅印交于实控人刘汉元之女刘舒琪,她同时兼任公司CEO。资料显示,刘舒琪生于1989年,结业于英国伦敦女王玛丽大学本科。

上任一年,刘舒琪留给外界深刻印象。据公然信息,她接连推进公司企业数字化转型、全球供应链系统建设、光伏产物出海等相关结构。今年5月,更是拿下了千亿光伏巨头隆基绿能391亿的纯晶硅产物销售条约。回看已往一年,恰遇行业颠簸,刘舒琪接班之路谈不上顺遂,但她也从中看到了更多时机,“行业优胜劣汰不能阻止”,在她看来,这正是头部企业进一步扩大谋划优势,牢固市场份额的时机。

眼下,光伏行业如火如荼。透过这笔收购,或允许以看到通威股份的结构——正如通告中注释:进一步牢固公司在全球光伏产业的领先竞争优势,落实公司“打造天下级清洁能源运营商”的耐久战略目的,基于润阳股份自上游工业硅到终端光伏电站的完善产业结构,以及在美国、泰国、越南等外洋区域的产能及市场积累。

数据显示,住手2024年一季度,通威股份资产总额到达1797.24亿元,其中流动资产709.65亿元,“并不差钱”。

一家明星独角兽打折卖身

此次卖身的润阳股份,曾是一级市场明星独角兽。

详细来看,润阳股份专注于高效太阳能产物的研发和生产,已成为电池片领域龙头企业。本次收购通告中也提到,2020年至2022 年,润阳股份延续3年电池出货排名全球前三, 2023 年电池出货全球前五。

在此之前,润阳股份一直寄希望于IPO——2022年11月,润阳股份正式申报创业板IPO。其中设计募资40亿元,用于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年产5GW异质结电池片生产项目以及弥补流动资金。

彼时,招股书中揭开润阳股份背后一众VC/PE:

圆满落幕!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峰会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启新篇章

2017年6月,江苏盐城国资悦达新能源向润阳股份增资,后者总投资15亿元的2GW高效电池项目,也由此落户盐城。

2018 年 9 月,主要由盐城国资出资的盐城元润,再次向润阳股份增资;一年后,建湖宏创入股。梳理下来,润阳股份早期发展历程中,离不开盐城国资的一起支持。

较为惊动的是2020年9月,15名股东向润阳股份投资3.2亿元。这也是润阳股份申报IPO前的最后一笔融资。

但上市远不如想象中顺遂。去年6月,润阳股份获得IPO批文。然而一年之后,由于公司未能在一年有用期内刊行,批文失效,IPO之路戛然而止。

剖析其中缘由,除了润阳股份自身营业风险之外,这也是眼下一批光伏企业面临的逆境。光伏本就是周期性行业,前两年光伏产业曾迎来一波发作式增进,并由此降生了不少造富神话。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量216.88GW,累计装机量跨越600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但发作的背后,更多压力随之而来,周期低谷下光伏企业们盈利水平也有了更多不确定性。

于是我们看到,今年已经有多家光伏产业链企业先后申请撤回或中止IPO设计,中润光能、美晶新材、儒兴科技、陆海新能……情形不容乐观。

行业转变悄然发生。今年5月召开的“光伏行业高质量生长座谈会”上指出,“光伏行业是市场化水平异常高的行业,更宜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解决现在的行业逆境。”其中还稀奇提到,激励行业吞并重组,流通市场退出机制。当一些企业“撑不下去”,光伏行业并购潮来了。

曾有媒体报道,润阳股份估值一度高达400亿元,对比此次收购价钱无疑是“打骨折”。但眼下,卖身或许最好的选择。

IPO失败后

大时代里的另一种选择

某种水平上,这是IPO节奏收紧后的一些转变。

相似一幕是在去年9月,黑石团体思量收购光伏装备制造商古瑞瓦特的新闻传出,为后者估值约15亿美元。在此之前,古瑞瓦特已经二度IPO遇挫,上市之路似乎遥遥无期。随后圈内撒播,黑石最先追求债务融资推进收购。

背后的逻辑如出一辙。早先,黑石曾出价10亿美元,一度被光伏偕行视为“诚意不足”的显示——要知道,早前古瑞瓦特估值已超130亿元,近乎首次出价的两倍,堪称“腰斩”。

随着IPO门槛升高,芯片行业也在上演类似一幕。去年7月,明星芯片公司纳芯微曾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昆腾微67.6%股权。后者估值约15亿,此前同样两次冲刺IPO,但最终选择撤单。令人意外的是,这笔生意已于上周正式终止,通告显示,“商洽历程中外部市场环境转变”成为折戟缘故原由。

“现实上,纵然打折出售,能够这样顺遂完成的生意照样少数,乐成案例也无法复制。”谈起润阳股份被收购,一位VC同伙叹息不易。

近期,他接触到一家新能源企业,细分领域头部,融资多轮,估值百亿,此前因港股估值走低于是追求并购,与一家上市公司相同几轮下来,最终由于首创人执着IPO中止了生意。

背后缘故原由不难明白——离IPO只差临门一脚,企业不甘于被出售,投资人也放不下丰盛纸面收益。但面临回购、对赌种种压力,企业折价“卖身”自救,也是一种选择。

企业家和财政投资方能否摆平心态,是决议生意走向的要害性因素。”交流一圈下来,这是大多数人的感受。

但形势比人强。“国九条后,我接触过的几家已盈利企业,实控人或多或少都有了出售公司的想法。”一位投行人士剖析,这几家公司IPO撤单后,都背负着一定的投资人回购压力,追求并购曲线救国。

而在证监会发文激励上市公司对拟上市公司举行并购重组后,一些上市公司事情职员示意,公司正在为行业内IPO撤单的企业拉清单,并咨询其是否有被并购意向,以追随行业并购重组的措施。

“没有完善的并购,只有合适的价钱。”序幕正徐徐拉开。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