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清明「云祭扫」,互联网远程催泪体验

清明快要,又到了每年省墓祭祀的时刻。

疫情之下,“云祭扫”等文明祭扫新形式正大规模兴起,网络祭扫平台成了各大陵园的标配。

据新华社报道,民政部在3月21日召开的2022年清明节祭扫事情电视电话集会中提到,各地要创新祭扫服务载体,鼎力推广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同时,增强对 提供网络祭扫服务平台的监视,对违法违规者予以查处。

那么,以新代旧的互联网省墓习俗生长至今,事实现状若何?率先体验过“云祭扫”的用户,对网络祭扫的感受怎样?

“不能去现场,也要尽一点心意。”

“真正的殒命,是天下上再没有一小我私人记得你。”这是影戏《寻梦周游记》中,一句令人感想颇深的台词。

事实上,清明节存在的意义,更多是想念已逝之人,寄托哀思。对不少人来说,心意比形式加倍主要。

年过40岁的温先生,是每年家族清明祭祖的组织者。

“真话说,每年清明异地之间往返奔忙确实稀奇累,要开好几个小时车,还经常堵在路上。”温先生祖籍江苏,但由于事情关系,一家老小都定居上海。他那一代人,异常重视清明节祭祀流动,回乡祭祖成了每年迈例。

然现在年受疫情影响,温先生一家无法回乡,于是他联系了家乡墓园的代祭服务。公墓偏向他答应,到时刻会根据约定的条款举行指定墓碑擦拭和扫除,安放祭品,并拍摄视频和照片反馈。“真的感受省力了许多。”温先生说。

家在外地的林岳,今年清明节也禁绝备回家实地祭拜。

林岳说,老人的墓园都在老家,而当地的墓园和民政局,都已经发来过好几条短信,大意是由于最近疫情形势严重,不提倡实地祭扫。

虽说清明时代当地墓园并没有完全关闭,但想预约乐成也并不容易。不少墓园执行限流预约,对到访时间和名额都有限制,到访者可以在预约平台看到天天的剩余名额另有若干。

今年林岳被陵园事情职员推荐了线上祭扫平台,一家人准备通过“网络祭扫”的方式,完成清明节祭祖。

“蜡烛、香、种种祭品在平台上一应俱全,还可以发送叩首的神色包。”林岳以为这样的祭扫方式也不错。

虽然平台上的祭扫功效对照简朴,祭品和神色包制作得也不够优美,但“这是一份心意,简陋与否不是重点。虽然不能去现场,但总该做点什么。”林岳说,“在疫情的特殊时期,还能和身在各地的家人一起祭拜,已经很好了。”

而从来没去过自己家乡祖坟的90后女孩章敏,去年第一次通过家人搭建的“网络纪念馆”祭祀家中尊长。

由于在都会长大,祖坟却在极偏远的区域,章敏之前对祭祀先祖实在并没有形成看法。

由于疫情影响,加之网络祭扫的兴起,章敏的叔叔为家中已逝尊长确立了一个电子纪念馆,并把链接发在了家族群里,让人人都可以“尽一份心”。

在“云祭扫”页面上,一家人可以看到相互的留言。平时不善言辞的叔叔伯伯们,把本该在墓碑前,对家中已逝老人说的话,都写在了留言区里。充满忖量之情的语句,看得章敏热泪盈眶。

“看人人的留言都要看哭了。”章敏告诉霞光社,“我从来没想到,家里那么顽强的大人,在逝者眼前永远像一个小孩子。”

与中国人的性格特质有关,许多尊长并不善于情绪表达,尤其不会当着孩子的面流露心里。

而线上祭扫,却让一些小辈意外地感受到了家族内的情绪传承,这也正是千百年来清明祭祀延续的意义所在。

谁在做线上祭扫?

受疫情影响,早在2020年的清明节,线上祭扫就已经成了一种新风俗。凭证民政部数据,清明节当日,天下各地举行公益性整体代祭服务约 8500 余场,完成小我私人代祭服务约 22万宗,网络祭扫平台当日服务祭扫群众 1336万人次。此外,上海福寿园陵园2020年的数据显示,光是清明时代的网上祭扫平台流量,就突破了12万次。

现在市面上的网络祭扫平台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许多都会的大型墓园所附带的网上祭扫平台,通过官方微信民众号和官网就能找到。另一类是在各大浏览器搜索可见的低门槛网页版纪念平台,鱼龙混杂较为杂乱。

许多墓园自带的网络祭扫,实在是完善墓葬服务流程中的附加服务,由公墓方自营主导。

以上海市一级公墓永福园陵为例,整个墓葬服务流程异常完善,不仅有微信民众号和网络预约通道,甚至还会开通祭扫班车。若是选择网络祭扫,墓园还提供网上“祭扫商城”,完成代客祭扫和维护费续交。

同类型的另有南京雨花台好事园,早在2017年就开通了线上服务,拥有自己的网上祭拜平台。通过墓园官方的微信直播间,委托人还能看到代为祭拜的“献花、清扫、擦拭、点烛、上香、祭酒”等等流程,让一些网友感应“稀奇直观放心”。同样,位于广东的清远孖龙山陵园,也在民众号中早早调试并上线了网上拜祭功效。

相关的附加服务甚至包罗墓碑上附带的二维码,只要扫一下就可以进入逝者的小我私人网页,看到此人生前的照片和种种履历。固然,账号需要家族对界面举行修改和维护,只放出家人愿意被公然的部门内容。

而被称为“内地殡葬第一股”的港交所上市公司——福寿园国际团体,旗下陵园的代为祭扫、VR虚拟祭扫服务则加倍先进。2013年福寿园团体上市时,招股书披露的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就已经到达80.4%,净利率也到达了38.5%。

早在前几年,福寿园国际就通过VR手艺打造了模拟墓园并实现“虚拟省墓”,其中的“实景园区”甚至被展现成了一项人文景观。

此外,大型墓园在代祭服务的出现上,也显示得十分专业。

打开“上海福寿园”的官方账号,能清晰看到代祭扫的服务流程。选择好要祭扫的墓地编号和时间后,下拉菜单能发现种种差异价位,对应着差其余服务项目。

例如,在选择祭拜用鲜花时,最简朴的“菊香忆故”菊花花束,只需要35元人民币。而包罗祭扫内容更多的项目,则收费188元至640元人民币不等。其中,一份308元的“于菟报春 忖量供菜套餐”,就包罗了擦拭墓碑、点香烛、摆供菜、献鲜花、整碑拍摄等内容。而要价最高的“回忆 忖量供菜套餐”,更在此基础上多加了摆放三款水果、白酒、系黄丝带、心愿卡等服务,并可拍摄3至4张照片。

殡葬生意,商业化背后

中国讲述大厅宣布的《2016-2021年中国殡葬服务产业市场运行暨产业生长趋势研究讲述》显示,中国每年殡葬行业的总体销售额预计超2000亿元,且将以每年20%的速率增进。

中国殡葬协会测算数据则解释,预计到2023年,中国殡葬行业市场规模将到达1万亿元。从商业角度来看,殡葬行业事实上涉及到一个伟大的市场。

近些年随着4G、5G网络的普及,视频直播等新手艺进入下沉市场,互联网殡葬行业甚至泛起了“集中创业”。

较为典型的就是号称要“让人人都死得起”的殡葬电商“彼岸”。这家曾经获得徐小平天使投资的“互联网 ”逝者服务公司。此类殡葬电商主要依赖“线上引流、线下服务”的模式,通过网页营销吸引来客户,然后回归线下墓殡葬商家流程。

虽然在搭建初期被寄予厚望,但“彼岸”已经在2017年头宣告项目失败,同样陷入逆境的另有“一空网”“恩华情”等多个互联网殡葬平台。主要缘故原由是推广营销成本过高,再加上那时消费者对网络殡葬的接受水平并不高,相关谋划允许的羁系也异常严酷。

在“线上引流、线下服务”难以走通的情形下,另一类线上祭祀自营平台应运而生。

疫情后,对免费公然的网页版纪念平台的需求增添了许多。虽然登录人流量也很大,但其一样平常对于注册和信息填写基本没什么限制,审核和治理也对照松散,但没有实地“代祭”之类的服务,整体营业都停留于线上。

用户登录之前,需要在网上注册账户,之后再通过填写资料、上传照片,确立专属或公然的纪念堂。整个平台的设置和操作浅易,哪怕上了年数的人,也可以顺遂登录并使用该网络祭扫平台,献上电子鲜花。

固然,这样的云祭扫同样也有盈利项目。且此类平台通常缺乏可靠背书,以是也经常被质疑有借机营销敛财的嫌疑。

“上面的种种祭品稀奇多,页面能划良久,也都留下了一些购置纪录。”实验过使用网上免费平台的一位用户告诉霞光社。

网页版纪念堂里,要铺排一些基本的花圈、蜡烛等,设定是免费的。但若是想要分外放置各种五花八门的祭品,例如电子鲜花、电子菜肴,甚至墓园靠山、特殊装饰就需要另外付费购置。

这样的电子供品和靠山图,现实成本异常有限,却打着“纪念逝者”的名义被高价售卖。一些商家推出了专门用来兑换供品的“天堂币”,需要用户充值购置,甚至还可以选择会员“包年付费”。

另外,在网站会员注册阶段,通常会让主顾填写许多小我私人隐私信息,也存在潜在的小我私人隐私泄露风险。

总的来说,现在较为完善的“云祭扫”依然局限于公墓自营平台,而私营的互联网省墓平台,则大多灾以大规模生长和盈利,处于边缘化的位置。

由于中国殡葬行业更多是社会服务的属性,传统清明节的追思悼念流动,不应被笼罩上太多商业化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