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智能汽车的终点,是付费订阅?
付费订阅的浪潮,正在涌向海内外汽车市场,使车企一拥而上,让车主争论不休,这也给2022年智能汽车市场增添了不少热度。
自特斯拉带来一波付费订阅热潮后,BBA、海内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加入,推出了高端自动驾驶订阅服务、座椅加热服务、车载娱乐服务等。除了在软件系统上开放付费功效,不少车企也推出了硬件付费项目,辅助老车型的车主替换芯片等硬件。
宝马的外洋车主,在使用座椅加热功效时,需要每月破费18美元(约合121元人民币)。而购置了飞跃EQS的消费者,想要享受“后轮自动转向10°”的体验,则需要每年花上4998元人民币购置飞跃的订阅服务。
图/宝马外洋官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生长,付费订阅已经成为较为普及的生意模式,智能汽车领域付费订阅模式的兴起,为汽车厂商开拓了新的蹊径,除了单纯卖车之外,车企可以围绕车做增值服务,以此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增进。
对于车企而言,提供软件服务,边际成本低的同时又拥有较高的毛利率,而智能汽车的软硬件研发成本较高,付费订阅模式,能辅助车企稳固现金流。
但对于消费者而言,以“服务”“创新”为名的付费订阅的陆续推出,却并纷歧定是个好新闻。
一方面,由于手艺提升、软硬件更新,通过付费可以享受最新的功效。但另一方面,付费订阅服务的订价是否合理另有待商讨,同时,对于宝马这类,将座椅、偏向盘加热等基础设置作为增值服务售卖的行为,消费者并不买单,甚至以为这是一种损害消费者最基本的体验的“圈钱”行为。
在智能汽车领域推行的付费订阅服务,会成为车企“割韭菜”的利器,照样提升车主体验的创新模式?
付费订阅,名堂百出
履历多年生长,智能汽车已经转向软硬件都要追求智能功效的时代,这也为订阅模式的泛起和施行提供了基础。
特斯拉最早探索这一模式,早在2016年其便提出FSD(全自动驾驶系统)、座椅加热等多项订阅服务的可能性。现在履历了多个版本的宣布,FSD付费套餐提供着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智能召唤等多项*自动驾驶功效。
2022年4月,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示意,已向北美10万多用户推出了其FSD软件的测试版本。
今年7月,特斯拉又宣布将对车载娱乐服务举行收费,2019年8月30日及之后下单的车主,使用*车载娱乐服务需每个月支付9.99美元(约合67元人民币)的订阅费。
其车载娱乐服务分为尺度版和*版,尺度版可实现基础的舆图、导航、音乐播放功效,*版则具有卫星舆图和可视化实时路况显示功效,还能播放网络音乐、视频和KTV歌曲、接见所有车载游戏、使用互联网浏览器。
作为智能汽车领域的厥后者,飞跃也正在海内推行付费订阅服务,最新推出的订阅服务更引起较为普遍的讨论。
飞跃EQS作为纯电动大型轿车,其450 先锋版相比其他车型属于入门设置,缺少许多功效。而在今年7月飞跃最新推出的升级服务中,EQS 450 先锋版的后轮转向角度从4.5°提升为10 °,使转弯直径缩短至仅10.9米。
这一功效使车主在倒车入库、车辆掉头等场景,享受到与其他车型一样天真的转弯体验。不外,想要使用这一系统服务,车主需要分外支出4998元人民币/年的订阅费。
在手机、电脑等硬件领域,用户对安装软件才气享受更多服务的征象习以为常,换到汽车领域,车企推出了针对软件系统的收费服务,但市场还并未形成用户付费习惯,与此同时,这些收费项目,还可能在一定水平上严重滋扰硬件设置的响应功效,因此而遭受非议。
相比飞跃,同为豪华车代表玩家的宝马的付费订阅服务还未在海内上线,但在欧洲、韩国等外洋国家及区域其营业局限已经十分普遍。
在欧洲市场,宝马车主订阅座椅加热服务需要15欧/月(约合104元人民币),订阅偏向盘加热需10英镑/月(约合69元人民币),提醒交通执法摄像头的功效则需要付费15英镑/月。
但也是座椅加热、偏向盘加热服务的推出,让宝马成为众矢之的。在外洋社交新闻站点Reddit上,有网友吐槽,“就这么一个加热线圈和保险丝也要单独收费?决议这么做的人应该马上被开除”“我看宝马不如把平安气垫也做成付费服务”等。
另一边,在海内,蔚来、小鹏等新造车企业也纷纷实验付费订阅模式。今年蔚来宣布NAD(蔚来自动驾驶)服务将接纳按月付费、每月680元的模式,预计于今年四序度逐步分区域启动订阅。
同时,海内新造车企业也将付费项目拓展至智能硬件领域。岚图、蔚来、极氪等车企都推出该类服务,今年以来,岚图推出了“岚图FREE 8155车机硬件系统升级设计”,蔚来宣布了针对老款“866”车主的硬件升级设计,极氪面向新老客户举行免费升级8155智能座舱。
蔚来智能座舱升级包,图/蔚来产物宣布会视频截图
针对这些由于手艺提升、硬件更新而泛起的付费选择,不少老车主依然提出了否决意见。
其中,蔚来的硬件升级设计相比其他车企的价钱更贵,共提供9600元或12600元人民币的两种选择,*套为智能座舱升级包,包罗高通8155芯片、四颗300万像素摄像头、800万行车纪录仪等。*套则为5G版智能座舱升级包,在前者的基础上增添了5G天线和5G中央网关。这两项硬件升级设计主要针对老款的ES8、ES6、EC6。
在社交媒体上,有车主提到,“现在花了一万元升级8155芯片,未来还要升级到其他芯片,这样没完没了”,或示意“这种芯片升级,应该汽车厂商认真”等。亦有媒体报道,不少车主自觉组织了维权群,想要起诉蔚来。
汽车公司集中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领域探索付费订阅模式,但对于新手艺、新功效的升级和迭代,不少消费者的接受水平十分有限。
你买到的增值服务,
订价、功效都合理吗?
智能汽车领域,订阅付费模式似乎是事态所趋,值得讨论的是,这种模式事实是从消费者的体验出发,照样车企的“圈钱”新招?
可以发现,在最近针对于费订阅的争议中,也有车主示意,“硬件研发成本异常高,更新固然需要用度”“升级不是强制的,不想升级可以不升”等,可以看出,部门车主对于这种可选择的付费订阅模式较为拥护。
行业普遍以为,在智能汽车时代,车企所面临的的成本压力,不在于制造环节,而在于软硬件的开发设计环节。现在智能汽车的手艺生长空间较大,自动驾驶系统、硬件都需要连续开发和更新。
对于消费者而言,几年前购置的车型,短时间不愿换新,但可以通过更新迭代软件,来体验最新的功效,解决延迟、卡顿等问题。因此而发生的付费服务,也是顺应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在软硬件不停升级的历程中,为了开上拥有*的车,不少消费者愿意接受分外的付费。此前,特斯拉为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本推出了付费升级加速功效,车辆4.6s的百公里加速时间升级至4.1s,不少车主愿意为此付费。
订阅服务模式,给消费者提供了体验升级的选择权,其中也会滋生问题。宝马的后轮转向功效和座椅加热功效,便能形成对比。
宝马的后轮转向功效对车辆的一样平常使用没有影响,属于分外增添的高端功效,不少用户为了获得更优质的体验,也会乐于订阅这一服务。
但宝马的座椅加热、偏向盘加热功效,是原本就需要配备的基础功效。早在2015年,宝马M2等燃油车车型便能选装座椅加热的服务设置,但现在宝马将其作为订阅付费功效,消费者似乎很难接受。
对于原本购置车辆便能拥有的硬件设置,却需要花钱才气使用时,便很难让消费者买单了。
值得注重的是,宝马和飞跃想要实现加热座椅这一功效,便需要在每一辆新车的座椅下,安装好支持加热功效的保险丝、温度仪等硬件,消费者也自然会为这些预埋的硬件多支付成本。
即是说,在部门功效上,无论消费者是否选择升级,都需要肩负一定的成本。但这并非不能阻止,一位来自理想的汽车工程师曾在接受深途采访时提到,像雷达、摄像头这样的硬件,低级别自动驾驶也都用得上,无论思量不思量*别自动驾驶,产物出厂前都得加装。
这种给消费者增添成本肩负的行为,也是宝马和飞跃受到舆论诛讨的主要缘故原由。
类似的订阅服务,也难免让消费者质疑,厂商是为了拓展付费订阅营业而砍掉了一些应有的功效。
另外,这些订阅才气使用的功效,也被质疑解锁价钱虚高。此前《连线》杂志采访了一家市场配件服务公司的首创人Iain Litchfield,其透露宝马曾在付费订阅中提供CarPlay以及相关的语音控制功效,在英国的修车厂解锁这一功效仅需48美元(约合325元人民币),但宝马的付费订阅价钱到达80美元。因此宝马也遭受了舆论攻击,最终在2019年宣布2020年及之后的车型都不再对CarPlay分外收费。
现在海内外智能汽车市场,对于费订阅模式的探索都处于起步阶段,也容易滋生乱象,但恒久来看,手艺、功效的不停升级才气带来更多付用度户,这些将基础功效“包装”成升级付费的做法,注定将被市场镌汰。
车企急于寻找盈利点,
但付费订阅不能跑偏了
只管付费订阅模式还并不成熟,消费者习惯也未完全养成,但不少车企已经挖掘到了增值服务的盈利潜力。
特斯拉财报显示,在今年*季度,特斯拉包罗FSD、OTA以及超充服务等在内的服务及其他收入到达14.7亿美元(约合100亿元人民币),占总收入比例提升至8.7%。
现在,特斯拉的软件收入包罗FSD、OTA 付费升级以及*车联网功效。在北美区域,FSD的订阅服务履历了数次涨价。2020年7月最先,FSD的选装价钱上涨至8000美元/套(约合5.4万元人民币),2021年1月再次上涨至1万美元/套(约合6.7万元人民币),自2021年7月,FSD在美订阅付费方式又从一次性售价1万美元改为每月付199美元订阅FSD套餐(约合1354元人民币)。
只管现在特斯拉的付费订阅用户与车辆的销售数目相差甚远,但订阅服务带来的营收已经展现出增进潜力。
特斯拉之外,曾与东风、广汽合资、也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的Stellantis团体也从软件服务中收益颇丰。停止2021年底,其拥有40万订阅消费者,软件收入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
先例在前,车企们都熟悉到一个问题,或许卖一套自动驾驶的付费套餐,比卖一辆智能汽车的利润更高。
软件服务已经成为车企的蜂拥而入的掘金地。毕马威(KPMG)英国汽车营业认真人Richard Peberdy便在接受采访时,将软件订阅收入比作“金粉”,“苹果公司基于软件的服务利润约为70%,约莫是iPhone硬件的两倍。传统汽车公司习惯10%的利润率,但新公司想做些改变。”
“10%的利润”正是传统车企普遍面临的逆境。丰田作为全球*的车企之一,在2022财年净利润率为9.1%。
对于BBA来说,随着豪车市场的逐渐萎靡,品牌附加价值上升空间有限,赚钱空间也无法连续提升。
而智能汽车的生长带来了新的想象力。蔚来作为海内造车新势力,更专注于利润率更高的高端SUV市场,其利润率也从2020年的12.7%提升至2022年的20%左右,与特斯拉现在的利润率处于统一水准。
无论若何,硬件销售的市场空间是有限的,智能汽车品牌想进一步提高利润,将重点放在软件的销售上,进一步探索盈利空间。
以手艺为导向,车企希望提升盈利空间的意图,实在并不违反消费者的利益。未来,消费者对于费订阅的接受度也会不停提升。此前德勤的观察数据显示,90%以上的中国消费者示意愿意为车联网相关手艺付费,其中25%-30%的消费者支付意愿跨越5000元人民币/年。
同时,乱象丛生也是行业模式探索的必经之路。宝马、飞跃推出的座椅加热等功效备受争议背后,只管两者结构智能汽车的时间不晚,但两者的智能汽车在市场中的产物力、智能化实力并不具太多优势,智能汽车的销量规模有限,好比2021年宝马新能源车型的交付量仅为4.8万辆,不及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单月销量。
与此同时,宝马、飞跃的智能汽车也并未实现快速更新、迭代,无论是自动驾驶软件照样硬件,都不具备优势。它们实验付费订阅的行为,更像是“圈钱”,将那些原本便不受消费者青睐的智能汽车,举行分外的付费服务,显然是一种不明智的选择。
而这些“全靠忽悠”的付费功效也必将被镌汰,当付费订阅营业成为车企打造*利润的要害所在,车企也应该从用户角度,推动手艺提高,实现服务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