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公司新闻 > 公司新闻
2023,医疗SaaS静待突围-外盘期货
上个月中,打击“科创板医疗SaaS*股”的太美医疗,IPO被否。
在一级市场,太美医疗是名副着实的独角兽,自2013年确立以来,太美医疗险些以每年一轮的速率,累计完成了8轮融资,其股东包罗腾讯、经纬中国、北极光创投、高瓴、五源资源、软银、云锋基金等。
确立10年的明星企业,都难以自负盈亏并折戟IPO,折射出了医疗SaaS在资源市场的生长逆境。
从备受追捧,到趋于镇定,医疗SaaS行业竣事了在资源疯狂奔袭的年月。眼下,行业似乎正在迎来新的拐点。
2023年3月31日起,港交所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章”)正式生效。
此前在海内被以为科创属性不够强的软件和SAAS类企业,被包罗进了18C的行业局限。对于太美医疗科技这样的医疗SaaS企业而言,或许是一个新的时机。
01 IPO曲折成常态
2015年前后,云服务相关政策的出台,动员了医疗SaaS行业快速增进,海内一大批医疗信息化、医疗大数据公司,最先涌入医疗SaaS行业。
到了2020年,随着国家工信部颁布多条行动方案和指导意见,《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关于努力推进“互联网 ”医疗服务医保支付事情》,行业进一步被点燃。
当一个风口泛起的时刻,企业总能敏锐地嗅到奔赴资源市场的时机。
太美医疗在2020年9月完成总额超12亿元的F轮融资,由腾讯、高瓴创投、云锋基金等领投。2021年底,进入上市指点阶段。
然而,在熬过近15个月后,打击医药SaaS*股的太美医疗,照样以失败了却。
IPO的荆棘,在医疗SAAS行业并不少见。即便最终功效上岸资源市场企业,也有许多都履历了多次递表。
围绕慢性病治理SaaS产物的智云康健,在2021年8月递表港交所,六个月后,港交所显示其上市申请质料已经“失效”。这代表着,智云康健首次冲刺港交所上市折戟。
东软医疗曾经在科创板递交招股书,但在2020年11月遗憾终止;2021年,东软年内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2021年6月,医疗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在美国证监会披露招股书,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然而,在设计上市当天却宣布暂停IPO。
药师帮在确立之初,定位于院外医药产业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瞄准B端市场,以SaaS信息化平台毗邻宽大零售终端。2022年5月,公司首次递表港交所,随后因未通过聆讯而“失效”。6个月后,药师帮于2022年11月28日再次递表港交所。
另一方面,医疗SaaS的阶段性遇冷也显示在了一级市场,行业投融资低迷。2022年是全球SaaS市场生长放缓的一年,这种情绪也传导到了医疗SaaS领域。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有12家医疗服务商获得融资,划分为领健、有来医生、好医生云医疗、左手医生、方子科技、医贝云服、梦西洲、未来医院,融资总额超12.7亿元人民币
据网经社旗下电商大数据库“电数宝”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12家医疗服务商获得融资,划分为艾莎医学、连帆科技、医丞康健、桃子康健、海虎康健、卫美康健、医贝云服、奈特瑞、数康云、菁苗康健、桃子康健、医点通,融资总额3.6亿人民币。
在融资金额上,相比于2021年,2022年医疗SaaS总融资额降低超7成。
陆金所登陆港股,小微金融是个好生意吗?
02 上市公司股价走低、市值缩水
二级市场上,资源对医疗SaaS普遍低估,多家上市后的医疗SaaS企业股价延续走低。
医渡科技在2021年1月15日上岸港股,上市首日收盘,股价较26.3港元的IPO刊行价上涨148%,报65.20港元,总市值近588亿港元。
上市后,医渡科技的股价延续走低,股价为7.25港元/股,总市值75.09亿港元。股价已经“膝斩”。
智云康健于2022年7月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正式挂牌,上市当日便遭遇破发,盘中*价跌幅达20.16%,以28.2港元/股收盘。随后一直保持跌势,停止发稿前每股仅为10.78港元,跌幅超五成。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疗供应链的不平衡问题愈加突出,医疗服务机构现在普遍存在因系统差异而导致的数据孤岛征象,信息化被普遍以为将成为突破医疗供需不平衡的要害。
医疗SaaS渗透率和产物性能的不停提升,会买通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对患者数据、看病数据、生意数据等举行全流程的精致化运营,实现各营业环节的协同生长。
纵然有着多重利好的加持,但医疗SaaS依然难以脱节医疗行业的通病,即投入居高不下,走不出亏损阴影。
太美医疗就被质疑看不到公司盈利的希望。
对于太美医疗的科创板IPO申请,科创板上市委主要质疑其延续谋划能力与焦点手艺水平,要求公司连系讲述期主营营业收入增幅放缓、毛利率下滑、时代用度率高、SaaS产物收入占对照低等情形,说明公司的延续谋划能力,包罗商业模式是否稳固、盈利展望是否可实现,盈利的前瞻性信息披露是否郑重、客观。
自2022 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延续围绕医疗信息化出台政策文件,包罗《“十四五”全民康健信息化计划》《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意见》等,对医院、公卫两头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明确的更高要求,连系医疗信息化行业评级需求、信创刷新等催化
今年,医疗信息化建设依然是两会代表关注的热门之一,推进“智慧医疗 ”系统建设、推进康健医疗数据共享等成为热门议题。
相关代表提出,明晰三级医疗系统的功效定位,充实行使我国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的优势,完善分级诊疗。这对于医疗SaaS来说,也是一个利好。
3月31日,随着港交所推出新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机制(即“18C章”)正式生效,针对前沿科技领域相关领域的弥补,太美医疗科技这样的医疗SaaS企业,迎来了新的时机。
18A主要针对创新医药和创新器械两类生物科技企业,而18C则针对“新一代信息手艺、先进硬件及软件、先进质料、新能源与环保、以及新食物与农业手艺”五大行业。
其中相符条件与医疗相关的信息类(AI制造、医疗AI、SaaS、医疗数据化企业)、制造类(机械人)、质料类(合成生物学、纳米质料)等相关企业也可通过18C申请上市募资。
这意味着包罗AI医疗、医疗SaaS企业等医药器械的上下游企业,具备申报18C上市的资格。
18C更像是对于18A的弥补。2018年,港交所推出了支持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募资的18A政策,主要针对创新医药和创新器械两类生物科技企业,推动相关行业发作。
18C章新规中港交所对于已商业化公司*市值要求,从80亿港元降低到60亿港元。相对照科创板,港交所18C章的条件加倍宽松,企业上市加倍容易。
联交所正式引入新上市制度18C章,允许未有收入及盈利的特专科技公司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并思量市场意见修改部门咨询文件内容,包罗降低已商业化、未商业化的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要求等,会吸引更多公司上岸香港资源市场。
需要注重的是,18C激励的产业类型对照宽泛,医疗SaaS只是其中的一小部门。医疗SaaS的故事并非如想象中那般好讲,行业自己就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这些企业能否借此在资源市场破冰?港交所又会是合适的谜底吗?